史上最经典的五个残句诗,句句千古流传,如今你能否续写

云平文史 2024-12-30 15:05:02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一篇好文章、好诗词的诞生,很多是来源作者当时的灵光一现,也就是所谓的灵感。

每个人都有灵感突发的时候,只不过有人能够及时抓住,从而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创作出不朽的佳作名篇;

当然也有人灵光乍现后文思不继,绞尽脑汁还是不了了之的事,这也让一首诗往往就留下了一两个佳句,再无其他。

在文学创作中上,这种残句有很多,今天长风就给大家分享一些非常经典的残句。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是因历史原因导致诗篇部分遗失,最后只剩下一两句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残句。

01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唐·孟浩然《断句》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某一日,孟浩然在长安受邀参加一次诗人聚会,在聚会上开始了联诗活动,轮到孟浩然时他说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顿时让举座震惊,众贤敛衽搁笔。

这短短两句就形象生动地将我们带入一个绝美的夜晚中。

云不仅是“微云”,还在天上似有若无,所以才“淡”“河汉”;雨是“疏雨”,所以落在梧桐上只是“滴”,可见雨点稀疏轻悠。

“淡”是写视觉,“滴”是写听觉,还对偶工巧,色彩淡雅,此句当真是妙绝,很好地体现了孟浩然写诗功力。

02

满城风雨近重阳

宋·潘大临《残句》

据宋代僧人惠洪《冷斋夜话》中记载:黄州有位诗人潘大临,常常有佳句,苏东坡和黄庭坚都很喜欢他的诗,但他人很穷,这让他创作的激情,经常折服在严酷的生活之下。

有一次朋友问他最近有没有写新诗,潘大临答道秋天的景物多么美好啊,几乎件件都是作诗的好材料,就在重阳节前,自己饥肠辘辘卧在床上,看着窗外萧瑟的秋风,飘落的树叶,那一刻有灵感了,于是提笔写下了“满城风雨近重阳”这个佳句。

可是正要继续往下写,突然催租人敲起了大门,让自己的灵感一扫而光,这句诗自然也写下去了,一直到后来都没有想到更好的对句,所以便搁置至今,只有这一句献给您。

这一残句,虽然只有七个字,但是全句情景交融,写得大气磅礴,当真是余味无穷,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推崇备至,潘大临也因为这个残句而名垂青史。

让人遗憾的是,潘大临只开了一个头,没能续写下去。

03

枫落吴江冷

崔信明《残句》

《旧唐书》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隋唐之际有一个叫作崔信明的诗人,一日崔信明与文人郑世翼各驾小船在江中偶遇,郑世翼拱手而语:“尝闻‘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

这可把崔信明高兴坏了,他原本就自诩文章天下独步,而今又遇一极品粉丝,于是赶紧将随身携带的诗集递给郑世翼欣赏。可郑世翼这个人,为人也是狂傲不羁,刚开始看的时候还面有欣然,后来越读越不悦,后来竟直接将崔信明的文稿扔到江水中,坐船而去,这首诗也就失传了,只留下“枫落吴江冷”这一句。

但这句诗甚得后世嘉奖,因为它仅以短短五个字,就写完了吴江由秋入冬的变化,精练到无以复加。有动有静,有衬有托,有色彩,有温度,有逻辑,有深意。

在崔信明之后唐代的诗仙李白,宋代文豪苏轼,以及宋代词人张炎等都直接或间接引用过这一诗句。

04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苏麟《断句》

宋人俞文豹《清夜录》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范仲淹镇守杭州期间有个叫苏麟的属下,见一些同僚经范公举荐后都得以升迁,而自己因在外县未能有接触范仲淹的机会,导致一直在原地踏步,便找机会给范仲淹献上这两句诗,字里话间尽酸溜溜的语气,说你身边的人都有好处,你应该多照拂一下离你远点的人。

范仲淹也是聪明人,瞬间就懂了,于是在考察之后提拔苏麟到合适的官职。

苏麟这个人不出名,但这两句却成为了后世口口流传、人人会背的千古名句。

诗中“楼台”“月”“花木”“春”的意象非常契合,结合的同时富有诗意和哲理性,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05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伟人《七古·游泳》

1917年,青年伟人喜欢和张昆弟、蔡和森、罗学瓒等同窗好友在湘江畅游,三五好友风华正茂,一边中流击水,一边讨论着如何救国,为民“主沉浮”,当时伟人意气风发地写下这首大气磅礴的诗歌,可惜其它内容都失传了。

虽是残句,却依然被以《七古·残句》为题,收录进《毛主席诗词》中,只因两句所传达出的豪迈、自信之情,鼓舞、激励了千万人。

除了上面的这五个,历史上还有很多津津乐道的经典残句。

比如北宋苏耆的“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南宋尤袤的“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清代诗人陈药洲“早从仙佛参真谛,且向渔樵伴此身”、聊斋《嘉平公子》中的“凄风冷雨满江城”等等都非常经典。

大家有兴趣可以续写这些残句。您还知道哪些残句,可以留言讨论。

END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1
云平文史

云平文史

云平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