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海一些朋友交流,都提到竟然不知道这里还有长城,当然更不知道中国海拔最高的长城就在青海。
青海的长城是从明朝时期开始修的。公元1372年,明朝设立了西宁卫,就是为了加强对青海的军事城防和管控。但是,设立西宁卫以后,谁来守护西宁卫,这样明朝政府就开始修筑边墙。
从清朝顺治年间的史料《西宁志》来看,青海最早的长城是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修筑的,当时西宁兵备副使王继芳、周京等官吏在现在大通县东峡地区修建了边墙。
随后,又在青海互助县柏木峡口和大通县桥头镇以西地区修筑了边墙,这两段各长20多里。到了隆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567年,都御使石茂华议行、兵备副使周京督修完成的哈拉直沟边壕,这里位于西宁卫北部。
从1572年到1574年,西宁卫又从北川、南川、西川修了260多里边墙,这属于在西宁修长城的第二阶段。
最终西宁边墙从北、南、西三面拱卫西宁卫,重点防御青海湖一地啊的蒙古游牧部落,以及从内蒙古河套南下的蒙古部落。
修筑长城时,自然受到蒙古部落的反对,比如西宁卫就受到青海湖一带的蒙古俺答汗部落威胁,一度影响到修筑工程,让一些地方的边墙有所损毁。
1595年,西宁卫军民齐心协力,取得了南川、西川两大战役的胜利,从此以后青海湖一带的蒙古部落军事势力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威胁西宁卫。
1596年,西宁兵备刘敏宽和副将达云、同知龙膺、通判高第等从西石峡口到娘娘山麓修了边墙,这也让西宁北部和西南部的边墙合龙在一起。后来经过大规模修筑,青海的长城最终定形。
到了清朝,其他地方的长城基本停止维修,但是青海一带的长城得到有效维护。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清朝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以后,设立了西宁府。乾隆年间,朝廷又修筑了九座城堡,把驻军防守的范围拓展到日月山、拉脊山以南地区。
清朝出生于青海一带的大学士杨应琚说:今海宇晏清,羌戎归化。边墙之外,多有良田。百年之间,村落相连,牛羊遍野。故有者量加修葺,不可废前人之功。无有者不必增加,以重劳民力。盖边防之道贵乎得人,其他皆末务也。
意思是国家太平,长城内外有很多良田,而且村落、牛羊遍地。如果有长城的地方加以修葺,如果没有也不用增加,这是这里边防的策略。
如今,在青海大通、互助、贵德等地,仍可见到长城遗迹以及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