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昭通头号富商迟兴周和迟家大院

云南风云梦幻 2025-04-07 03:39:28
昭通商帮领袖迟兴周捐2000两白银修德育女子小学,捐10根金条资助抗战,修迟家大院居商两用

民国昭通头号富商迟兴周和迟家大院

夏吟

迟兴周(1866-- 1930 年)迟兴周为清末和民国昭通本地头号富商,迟兴周又名迟从吾,昭通人,7岁丧父,少年就在昭通城练习武术,因此也自称迟从武。

迟兴周14岁母亲去世,16岁时就跟随比自己年长的表哥李耀庭,开始在川滇古道上的马帮做杂工赶骡马,同时加入到李耀庭在鲁甸组织的松柏营自卫队中,迟兴周在征剿陶三春的战事中的表现待考证。

战事结束后,李耀庭有了自己的马帮,迟兴周协同表哥将云南的茶叶、烟土、山货运到叙府,把四川的食盐、日用杂货运回云南,积累了资金后,和表哥一起和四川商人合伙,在叙府开设了荣茂公商号,共同经营了十多年。

1880年李耀庭清盘了荣茂公商号,进了云南巨商王兴斋在重庆开的天顺祥号。迟兴周是否继续跟随李耀庭参与到重庆“天顺祥”商号的事务中,尚待查证资料。

在昭通民间的一种说法是迟兴周因为不同意表哥用天顺祥的资金资助资助慈禧太后而退出天顺祥,这一说法和迟兴周32岁就独立开商号发生矛盾,同时,如果迟兴周如果当时在天顺祥,查史料他未进入天顺祥的最高层,因此此说应该不能成立。

我们能够肯定的是迟兴周独自开创了商号“兴泰号”,“兴泰号”以经营山货和药材为主,总号设在昭通,在昆明、成都、重庆、宜宾、广州等地设有分号,“兴泰号”在昭通有自己多达上百匹马的马帮,主要是走下宜宾、上昆明、达贵阳的线路,创办时就在现在昭通的北正街的西边有铺面二十多间。

“兴泰号”将昭通周围各县的天麻、半夏、党参、三七、虫草、大黄、牛夕、巴豆、白姜、石斛等100多种药材收购运送到全国各地,回程中再运棉纱、布匹、食盐、百货等到昭通和昆明,后来还做“洋灰”(水泥)生意。民国20年,仅仅昭通天麻通过“兴泰号”的年销售就达1500担。

迟兴周积累了财富后,积极捐助昭通地方建设,是民国昭通县志中出现最多捐助人,他在每一次的昭通的公益捐助中都表现出色。

1924年,迟兴周在今德育街捐了2000两白银修建了德育女子小学,德育女子小学后来就是我的母校昭通县四小。

1937年迟兴周的独生女迟肇芬捐十根金条做抗战经费,迟肇芬当时还是在校学生,迟肇芬此举当时轰动一时。

挑水巷这面墙为迟家大院的围墙

从这里转进去可见到迟家大院

上图为和迟家大院紧邻的广东会馆,现已经修缮好开放

迟兴周赚来的钱,没有购置土地,而是用来扩大生意,因此他的家人解放后也没有被定为地主,他的财产从来没有被正式没收过。

迟兴周除了用钱来捐助各项工艺实业外,迟兴周还在自己的商铺的后面,在昭通北正街到挑水巷之间修建了豪宅迟家大院,迟家大院兼有商用、家祠、住宿、接待、工场、办公等功能。迟家公馆分东西两门。西门地势低,开门在挑水巷中段旁一条小街。如下照片:

台阶上去是一个大平台,平台对面和右边是两个照壁,刷得雪白的照壁上,一面画有花鸟鱼虫,一面是一个巨大的“福”字。

左边是高大的门楼。门楼进去是主院落,是迟家公馆的祠堂,专用于祭祖,轻易不开。

正在修缮中的迟家大院主建筑

再往前走的院子是迟家人生活起居接客待友的地方。院子平整,院石规范,周围有大盆景,花盆都是特制的,上面烧制有“从吾”二字。此院有个月宫门通花园,花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开四季,美不胜收。

还有一栋西式小别墅连接一个假山,假山设计有一个秘密通道,顺假山高低上到地势高的东大门院落。东西两院之间通道很隐蔽,一般人不容易发现。

迟兴周考设计豪宅时,考虑社会不安定,大盗小偷案件频频发生,这样的设计使得西东两院既分离又相连,可藏可逃,可进可退。

东门院子的设计风格与西门完全不同。主建筑大楼有两层各十多间,有宽敞的走道,低矮的石阶。

迟家大院东门院子紧紧的靠着“兴泰号”的二十多个门面,修建好后,重要的功能是服务于迟兴周的商业活动,储备货物,分拣和加工药材,为商号管理人员和商务来往的合作商人提供住处,上世纪三十年代还在此办了昭通最初的地毯厂和毛纺厂,一直都热闹非凡。

三十年代,迟兴周在昭通时,还在此开了免费的武术训练班,作为昭通的武林前辈的迟兴周,是彭勤等人的武术启蒙教师。

有趣的迟家大院北正街东门院子曾经入驻过护国军、护法军、60军182师官佐和刚刚入昭通城的解放军。

1940年后迟家大院北正街东门院子还成了中共地下党会泽支部的秘密联络处,中共地下党会泽支部负责人王汝贤等人长期住在此处,昭通不少解放前入党党员在此地入党。

护国军时期的朱德

昭通民间还有广泛口头传说,朱德曾经三次入住迟家大院,朱德的妻子肖菊芳也曾经住过迟家大院,因为迟兴周和朱德是结拜兄弟,但这件事情,目前我们还未查到史料。

传说中在迟家大院居住过的朱德妻子肖菊芳

1938年迟兴周的独生女儿迟肇芬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将用于商务活动的东院大部分腾退出来,就在现昭通城北正街迟家公馆东院内创办了兴周小学,迟肇芬任校长。

兴周小学设备齐全,甚至有一个藏书规模不小的图书馆,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好评,迟肇芬兴周小学一直开到解放后。

因为迟家大院隐藏的设计,还因为解放后迟家大院,被分割为几个部分借用,大部分一直被借用来办国营的毛纺厂,毛纺厂停办后,迟家大院主体建筑长期封存,北正街和挑水巷的两个门都被堵塞,昭通本地人也很少有人看见过迟家大院的全貌。

迟肇芬被借用的兴周小学,直到 2011 年才落实政策,还给了她的女儿迟启凡。

这个瓦当是昭通迟家大院瓦当,瓦当上字为:从吾造居。

迟兴周字从吾,从吾造居意为主人迟从吾造的居室,以永远纪念主人迟兴周。

现迟家大院正在修缮中,不久将全部开发。

迟兴周的独生女儿迟肇芬也是一位传奇女性,关于迟肇芬的事迹。

现已85高龄的邵聪莉女士写成纪实性作品《山那边有好地方》。

《山那边有好地方》内容为昭通迟家大院传奇父女迟兴周、迟肇芬捐巨款办学校、助抗战、支持万良红义军等故事。

讲述了昭通迟家大院迟肇芬的传奇故事,其中涉及到万年红起义领袖万良红,万良红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起义军,并在王汝贤的帮助下,找到了迟肇芬求助,迟肇芬卖掉商号,捐献巨款给起义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结果万良红被捕…。

0 阅读:0
云南风云梦幻

云南风云梦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