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中,飞蓬一词有“野外飘零、身不由己”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无奈、哀愁与悲叹。
飞蓬,菊科飞蓬属植物。想必大家都见过,只是知道它的名字的不太多。茎高尺余,叶如柳,花如球,常随风飞扬旋转,故名飞蓬,又称转蓬。
为什么飞蓬象征野外飘零、身不由己?
原因就是它特别像蒲公英,春日很美,然而枯萎时候,干枯的蓬草随风各自飘远,以后可能都不能再相见。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因为相思离愁的女子没有心思梳理头发,犹如飞蓬一样乱。
《伯兮》
周代:佚名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作者的夫君作为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
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代: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就连浪漫的李白也是如此忧伤,以飞蓬做比喻。他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秋天,高适当时在长安。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也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以“飞蓬”喻“行子”,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远行万里之外求取功名,万千心事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中。离别时不要难过,就让宝刀来实现你的雄心壮志吧。
《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
清代:蒋士铨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
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
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
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
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
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
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
谁知千里夜,各对一灯红。
此词作于清乾隆十九年南归途中。蒋士铨于1745年二月聘张氏,同年十一月成婚,此后常年在外求学、游历,与妻子相聚时日甚少,连长子知廉出生的消息也是在旅途中才得知的。
“首如飞蓬”一句,点出妻子张氏独守闺中的憔悴,一切“愁病”皆因“别离”。
《古八变歌》
汉代:佚名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飞蓬草在风中飘飘扬扬,让游子触景伤怀怆然而悲。遥远的故乡已经看不见了,眺望未果只能悲怅地返回。千里流荡,触景伤怀,怆然而悲!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宋代:曾觌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
正御沟、春水溶溶。
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
但寒烟、满目飞蓬。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宋孝宗乾道五年冬,以汪大猷为贺金正旦使,曾觌为副,前往金国。他们在回国途中,于次年庚寅春,经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是汴京人,四十多年后故地重游,感慨今昔,家国之恨一齐涌上心头。只见漫空寒烟,蓬草在空中乱飞;曾经精心雕琢的白玉栏杆,早已积满灰尘,北宋帝王的宫室也已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