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诞生以来,生活区域就以水源为重,所以中国才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大文化诞生地。而且耕种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这也导致不能种植作物的地方,大都人迹罕至。
这也是为什么沙漠地带,几乎都没有人类活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
但地球上的沙漠面积很大,中国沙漠总面积就有70万平方千米,全世界沙漠面积约为3140万平方千米,在全球陆地总面积中占到了21%。
沙漠会造成生物数量减少、城市沙尘暴、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有不少地区都受到了沙漠化的困扰。
为了对付沙漠,有人想将海水引到沙漠中,反正海水资源巨大,正好可以利用。
这个办法可行吗?海水引入沙漠进行灌溉,沙漠就能变成绿洲了吗?中东有国家一番实操,结果却令人后怕。
【中东沙漠】
引海水治沙中东地区分布最广的就是热带沙漠气候,在中东,淡水资源甚至比石油还要珍贵,所以他们为了水资源能留存,一直致力于治沙。
海水治沙这个想法,并不是为了把“干沙”变成“湿沙”,而是为了通过炎热的天气,将海水蒸发,形成降雨,这样就相当于将海水进行了过滤,降下的雨水就变成了宝贵淡水资源。
但当时中东某国耗巨资完成海水引进后,却没能等到期盼已久的降雨,蒸发的水蒸气因为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几乎都没有产生降雨,反而海水蒸发后剩下的盐卤,把沙漠变成了盐碱地。
【沙漠中的盐碱地】
这下原本的能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也没办法存活了。
更可怕的是,这些盐碱地的颗粒,还会跟随着沙漠的风沙,一点一点地侵蚀原本人类居住的地方,对本就稀少地耕地、水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
这种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沙特治沙不过利用海水治沙,中东的沙特却是一个正面教材。
【沙特】
沙特并不是直接将海水灌溉在沙地中,而是先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资源,再进行使用灌溉,对于沙漠治沙来说非常有效。
【淡水灌溉的地方就有绿植】
沙特政府从2018年启动国家水资源战略以来,海水淡化使用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到现在已经打破了9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2023年时,沙特平均一天就能淡化1150万立方米的淡水资源,而这个数字还在慢慢增长。
现在沙特的淡水资源也解决了本国大部分民众日常使用问题,他们预计在2030年,将淡化水资源覆盖全国90%的需求量,剩下的10%则依靠井水和河水。
【沙特的淡水技术】
因为能力领先,效果突出,沙特还将在2027年举办第11届世界的水论坛,向全世界展示分享海水淡化技术的伟大。
全球治沙的另一典范——中国不过沙特治沙的方法在中国行不通,成本太高、跨度太大、地理位置不同等问题都很难解决,而且生搬硬套别人的办法,也很难找到适合本国的治沙办法。
而且中国人治沙的目的,除了避免以后沙漠化继续扩大以外,更重要的是生态自然的保护,中国追求可持续发展,中国人也希望未来有一天,在人工不再干预时,那些绿洲也不会消失。
所以中国几代治沙人都用着最传统的办法治沙——种树。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科尔沁沙地的治理情况】
其实沙漠最缺乏的不是水资源,而是留存水的能力,土地锁不住水,再多的水流向沙漠也无济于事。
所以中国人更希望能通过植树造林,提高沙地的渗透性,让更多的水能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也让水土不再轻易流失。
等到树苗长成大树,其枝叶树冠又能为土地挡住部分水分蒸发,帮助土壤恢复到更好的状态。而有了大树的遮蔽,许多低矮怕烈日的植物也能在一席生存之地。
【呼和浩特治沙成果】
当植物逐渐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就意味着一个生态系统将逐渐形成,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栖息,而等到生态系统稳定后,这个地方的沙漠也就变成了真正的绿洲。
上世纪八十年代,甘肃八步沙,沙漠以每年 7.5 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园,而有六位老汉在合同上按下手印,发誓要治理好八步沙。
接下来的43年里,这六位名叫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最大62岁,最小40岁的人,带领几代人自发开始治沙。
【八步沙“六老汉”】
封沙育林 37 万亩,植树 4000 万株,将八步沙从当初的魔鬼,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八步沙林”,在甘肃建起了一条牢固的绿色防护带。
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殷玉珍、王有德、牛玉琴等等等等。
后记如果说别的国家时掠夺性文明,中国就是真正的建设文明,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有水治水、有沙治沙。
曾经的洪水泛滥黄河中下游,在中国人手里变成了鱼米之乡,曾经瘴气弥补的雨林,也被改造成江南水乡,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郑国渠开辟了百里秦川……
【鱼米之乡】
我们的文明诞生在哪里,哪里就会变成宜居地。
相信未来中国能彻底治理好沙漠,中东地区也能一步步造成治沙的重任。
参考资料:
【1】坚持的力量!内蒙古国营新华林场60余年把沙漠治理成绿洲·央视新闻
【2】让沙漠从距城区五公里处退到二十公里外——中卫治沙七十年·人民日报
【3】沙漠如何变绿洲 沙特致力推动海水淡化在2030年满足国内90%需求·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