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10亿吨的“海上金矿”,中国或是最大受益者,为什么?

解析冷知识 2024-04-25 06:35:30

在南极,有很多会移动的“海上金矿”,它们就是南极磷虾,一直以来被苏联和一些西方国家“霸占”,如今国际局势变化,中国或将成最大受益者!

【磷虾】

何为海上金矿

为什么我们要将南极磷虾称为海上金矿呢?原因就是,它的价值不亚于一座海上移动的金矿。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如果人类一年捕捞7000万吨磷虾,可以满足全球80多亿当中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天20克的蛋白质摄入量。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一个体重约为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所需要摄入的蛋白质也就50到60克。

【看上去就好吃】

但实际上,就算是达到平均每日摄入30克以上的水平,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太大危害。

除了能够提供大量的蛋白质外,南极磷虾当中蕴含的各类营养物质非常多,包括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等。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问了,如果人类每年捕捞量这么大,不会把磷虾给捞灭绝了吧。

关于这一点,只能说大家想太多了,在南极地区,其南极磷虾蕴藏量约为6亿到10亿吨。

据此可以推断,人类的年捕捞量不超过7000万吨,就不会导致南极磷虾种群的减少。

由于南极地区天然的优越环境(相对磷虾来说),这种捕捞量就算达到1亿也不会破坏平衡。

事实上,以人类现在的捕捞技术来说,还远远达不到相关标准。

以挪威为主的许多国家,每年从南极捕捞的磷虾量约为50多万吨,要知道,这是包括美国内在的诸多西方国家年捕捞量!

为什么如今人类的捕捞水平如此之低呢?原因就是,南极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并不友好。

常年的低温环境使得南极大部分地区处于冰封状态,对于捕捞队来说,只能在南极夏季的三个月份进行捕捞作业。

剩下的9个月根本无法从事相关工作,就算是有大型的破冰船也不行。

再有一点就是,南极的海域环境复杂,一些中小型的捕捞船很难在该区域作业。

这就导致了南极磷虾的捕捞门槛异常高,以至于长期以来只能由一些发达国家去占据这座海上金矿。

在冷战时期,苏联是捕捞南极磷虾的头号选手,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国家又成了捕捞队的领头羊。

为何说中国是赢家

如今,中国或许将成为捕捞南极磷虾的最大受益者。

为什么呢?其实我们看一组数据就明白了。

截至2023年,我国在南极捕捞的南极磷虾总量约为60多万吨,占据全球总量的15%,位居世界第二,在5年内,我国年均捕捞量约为5万吨。

我国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完全是因为各类大型海上船只的不断出现,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资源争夺当中创造优势。

比如说,我国的深蓝号渔业捕捞加工船,它能够在零下25℃的环境当中工作,由于巨大的船身具备一定程度的破冰能力。

其他国家的船只,只能在南极地区捕捞2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则能够捕捞3个月左右。

深蓝号渔业捕捞加工船可不仅仅是大这么简单,在船上还有完整的加工和生产线,相当于将一条工业流水线搬到了船上。

要知道,南极磷虾一旦被捕捞上岸,存活的时间也就3个小时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其营养会大幅流失,以至于失去鲜美的口感。

一般传统的方式是在捕捞上船之后,迅速用低温将磷虾封存起来,不过这种低温环境同样会破坏磷虾的一些营养物质和口感。

而在深蓝号渔业捕捞加工船上,有虾肉提取和虾粉制造的生产线,我们捕捞到的磷虾一部分用于冷藏处理。

另一部分则是快速进入生产线,并产出诸多富有营养物质的产品。

因此,我国的南极磷虾增值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当强,品质要比很多国家好。

同时,深蓝号渔业捕捞加工船的单日产量可以达到 600吨,完全可以应对我们捕捞的大量磷虾。

除了深蓝号渔业捕捞加工船之外,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其实也兼具捕捞南极磷虾作业。

在诸多大型船只的辅助作用下,中国的远洋捕捞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再者,我国自2009年末,首次派遣2艘大型捕捞船捕捞南极磷虾,并有了巨大收获之后,我国就重视对南极的建造和考察工作。

2012年之后,在南极磷虾的捕捞上从原来的2艘捕捞船增加到了5艘,捕捞站点从93个增加到了107个。

未来可期

这不仅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南极磷虾资源,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对于南极的科研考察。

但这绝非中国在南极资源开发上的终点,如今我国也在不断升级捕捞产业当中的硬件设备,提升我国捕捞的技术创新能力。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在南极地区的捕捞水平还会有所提升,真正将国际南极磷虾捕捞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做大做强。

同时,我国专家还建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其中,并给予一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国在未来引领南极磷虾捕捞产业当中,都拥有广阔前景。

参考资料:

【1】新华社《经参调查丨亿吨“海上金矿”怎么开发?——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观察》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磷虾捕捞加工船》

【3】中国数字科技馆 《南极磷虾有多少?》

【4】陈雪忠,徐兆礼,黄洪亮. 南极磷虾资源利用现状与中国的开发策略分析.《CNKI;WanFang》,2009

0 阅读:0

解析冷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