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1年的一天,山东青州的公安局突然接到了一起报案。
报案的人来自本地博物馆的保卫人员,他们报案的原因,是馆藏的多件文物被盗,其中还有多件文物尚未进行鉴定,而失落几十件文物中,最让青州博物馆方面在意的,是一张古代的试卷。
那么一张殿试考卷,为何会成为青州博物馆最重视的文物呢,他们如何确定那些还没鉴定的文物,就一定不如这张试卷价值高呢?
答案还要从一个人说起。
这人叫赵秉忠,出生在一个明末的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曾任礼部侍郎。一般人对于礼部可能没有其它几部那么熟悉,它在古代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其中的职能和今天的文化部、外交部等重要部门有重叠,而礼部侍郎一职,则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别。
赵秉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在教育上不会落后于起跑线,再加上他认真好学,他一路过关斩将之下,最后是以状元之名入的仕。
以他的家世和自己的成绩,他本来应该在大明混的顺风顺水,但是因为他为人比较耿直,后来又遇到魏忠贤专权,所以他虽然最后超越他父亲当上了礼部尚书,但实际上却不算怎么得志。
后来魏忠贤和东林党势同水火之时,东林党的核心人物杨涟突然向魏忠贤发难,他向皇帝上书魏忠贤的各种大罪共计24条,结果皇帝不光没听他对魏忠贤的弹劾,反而还把杨涟给下狱了。
而后来魏忠贤经过调查得之,杨涟向皇帝打的“小报告”,是出自一个叫缪昌期的人之手,而这个缪昌期又算是赵秉忠的门人,因此本来就和魏忠贤有矛盾的赵秉忠,就成了他的眼中钉,为此他显示把缪昌期判了死刑,然后又开始打压赵秉忠。
赵秉忠一看皇帝如此纵容魏忠贤,自己再硬待下去,早晚也不会有善果,于是一气之下就打了辞职报告,再皇帝批准之后,赵秉忠就准备回老家闭门研习学问。
在赵秉忠临走之前,他却又做了一件不合规的事情,利用自己掌管礼部的权力,把自己当年拿了状元的试卷的给拿了出来,然后带回了老家。
让赵秉忠没想到的是,魏忠贤在他致仕之后,仍然不放过他,崇祯皇帝受其蛊惑,最后竟然将他削籍夺俸,皇帝的这种做法,让赵秉忠这个礼教传人很难受,于是不久之后,赵秉忠就撒手人寰了。
明朝灭国之后,大清入主中原,然后大清也没能逃脱三百年的魔咒,最后也逐渐崩塌吗,后来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在朝代更替的过程当中,朝廷保存的试卷,和其它金银财宝、名人字画相比,没有很高的变现价值,因此这类东西很难完整的传到后世。
但是赵秉忠的试卷因为是收藏在了自己的家里,所以意外保存了下来。
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后续的经济发展,我国在初步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以后,也开始重视各种文化工作,这其中就包括文物的收藏。
当时时任青州市博物馆馆长的魏振圣,因为对文物工作非常上心,所以经常亲自去附近各地寻访民间的文物,据不完全统计,经他手被收上来的文物,多达上万件。
当地人知道了他这个“寻宝人”之后,经常主动向他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有一次就有人提起了赵秉忠传下来来的那份状元试卷,魏振圣常年搞文物工作,知道这是一件重宝,于是就去向赵家的人求取。
赵家的人一开始并不愿意,但是他们在知道当时只有我国台湾省有几份完整的试卷,而我国大陆这方面还是空白时,赵家人还是主动的将这份祖传的试卷上交给了国家,由此赵秉忠这2460字的状元试卷,就成了我国的第一卷,后来它还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如果事情就到这里截止,赵秉忠的名气可能还不会流传的范围那么广,后来这份考卷的失而复得,才让它和他更有了传奇性。
1991年8月5日,青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馆中的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试卷,和其余多件文物被盗,赶紧向当地警方报案,警方接到报案后也很重视,应为当年文物失窃案很少见,而且被盗的还有国之重宝。
警方经过缜密的侦查之后,初步判定此案和博物馆内的保卫干事林某,就在警方以为案件马上就要告破时,林某突然趁机逃跑了,林某逃跑之后,警方大为震惊,因为林某出逃以后,赵秉忠的状元有可能被倒卖,也有可能被带走,还有可能会被销赃秘籍。
于是当地警方开始向上级求助,于是一场青州严查,山东全省排查,全国协查的大案正式来开帷幕,在多方面协同努力之下,林某很快就被再次缉拿归案,而那份国之重宝,也同时被追回。
因为这件事非常具有典型性,于是我国文物系统在这起案件结束以后,对这起文物案件进行了通报,相关部门也以此案为戒,在内部展开了多种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而那个沉寂了多年的名字,也随着这场案件的发生,开始频繁出现在世人眼前。
后来很多人都开始知道,在明朝的末年,有一位耿直的山东籍官员,因为不愿意和魏忠贤同流合污,而被迫离开朝堂,最终郁郁而亡,他的名字叫赵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