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开赞扬《金瓶梅》,13岁就上北大的田晓菲,为何嫁给53岁老外

风云人物馆 2024-10-11 14:46:26

在一档脱口秀节目里,高晓松高谈阔论,声称《金瓶梅》这本书的艺术价值远高于《红楼梦》,更是放出豪言:“《水浒传》是爹,《金瓶梅》是娘,《红楼梦》是女儿”。

这番言论在当时掀起一阵轰动,更是激怒了不少“红学”研究者(红楼梦研究学者),而高晓松也直言,自己的观点也借鉴了一本书:《秋水堂论金瓶梅》。

而今天咱们要讲的主人公,就是这《秋水堂论金瓶梅》的作者:诗人海子的挚友,年仅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的天才少女,田晓菲。

《金瓶梅》,这本让人一听书名就“谈之色变”的书,田晓菲不仅公开赞扬,还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围绕田晓菲的轰动新闻可不止这一桩,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她退出中国国籍,加入美国与大自己25岁的老外结婚!

“崇洋媚外”、“公然质疑四大名著”、“为获得绿卡不惜与老头结婚”……这些围绕在这个昔日北大才女身上的“标签”让她饱受争议。

时间来到1999年,美国纽约的一个豪华酒店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而这场婚礼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所谓的“中西结合”,而是这对夫妻之间的年龄差实在太过离谱!

新娘是28岁的留美博士田晓菲,而53岁的新郎史蒂芬欧文,对于她来说,还有更惊人的身份!

作为我国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她本应学有所成之后,归国报效祖国,但转眼就和老外结婚,令自己的父母和很多人大失所望!那田晓菲究竟是怎么爱上这个“老头”的?这老外和田晓菲又有其他什么关系?这都得从田晓菲的求学路开始说起。

13岁天才北大少女的成名路

出生于哈尔滨的田晓菲诞生在一个高知家庭,从小就跟着父母一同前往天津生活,当别家父母都在抱怨自己小孩太过于淘气时,田晓菲的母亲却头疼自己女儿整天抱着书看;

“别看了,看这么多书会把眼睛看坏的”,母亲埋怨道,而田晓菲只会淡淡地回道:“不看书,那要这眼睛有什么用呢?”

小时候就展现惊人文学天赋的她,虽然只是一个孩童,但身份却已经是一个“老诗人”了,年仅6岁,就已经会写诗,并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就发表了数量不菲的作品,13岁时,直接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

在她16岁那年,作为北大的“老学姐”,为北大90周年创作了《13岁的际遇》,轰动文学界,这篇文章更是被选进中学生教材中;

但这份“天赋”也给田晓菲带去了不小的烦恼,虽然身处“天才”遍地的北大,但比身边人小三岁的她还是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也分外孤独;

直到她偶然间读到海子的诗之后,被海子诗里的浪漫情怀深深吸引,不久之后,怀着忐忑无比的心情,找到了当时在北大任教的海子,希望给她在文学有更多的提点。

而海子看了田晓菲的作品之后,喜出望外,北大里居然有如此天赋异禀的孩子!此后,海子一直在文学上给予田晓菲帮助,两人亦师亦友,在文学道路上一直前进;

当时的海子对田晓菲说:“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你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

有了海子的鼓励,田晓菲在诗歌创作上更加努力,但噩耗也很快袭来,1989年,海子卧轨自杀,自己昔日的“恩师”、“挚友”离去,田晓菲哭到说不出话来,浑身抽搐;

那段黑暗的时光里,田晓菲一直反复读海子的诗,在里面寻找他自杀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灵魂相通,田晓菲悟到了海子的行为动机之后,不再沉溺于悲伤,但自此再没写过诗集。

痛失挚友后,出国深造

人的悲痛发生在一瞬间,但从悲痛中走出来则需要很久;曾经文字轻狂的“北大才女”沉寂了许多年,直到1991年,田晓菲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她即将前往美国深造,攻读文学类的硕士和博士,而这一去,田晓菲就再也不返。

1998年,田晓菲顺利从哈佛毕业,成为了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当时父母想劝她回国安稳生活;

但田晓菲并没有听从父母的意愿,她想继续往上爬,在自己的专业方向走得更深更远。

田晓菲先在柯盖德大学担任助理教授,随后又成为了哈佛的正教授,而田晓菲做到这一切,还没超过35岁,这样的天赋和实力使她又一次成为了舆论的中心。

而当时田晓菲的博士导师宇文所安,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在哈佛大学任教的老师,也彻底地将田晓菲推上了风口浪尖。

田晓菲“荒诞”的爱情

虽然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却也是个彻彻底底的“中国迷”,是哈佛大学对中华文化研究最深的人;

早在田晓菲读博时,宇文所安就惊叹于田晓菲的才华,而田晓菲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通和对中国诗歌的了解,也让他对田晓菲产生了巨大的好感。

宇文所安将这份情愫深藏心底,直到田晓菲博士毕业不再是自己的学生后,在某日邀约田晓菲爬山的过程中,向田晓菲求婚了。

这可把田晓菲吓坏了!从小到大哪见过这阵仗,宇文所安曾是自己老师不说,他年纪都可以做自己父亲了。

宇文所安话都没说完,田晓菲就仓皇逃离了这令人尴尬的场面;而宇文所安也不窘迫,过后不久,他就发邮件给田晓菲,与田晓菲讨论古代文化诗歌。

田晓菲一开始并没有理睬,可有些时候也忍不住,因为宇文所安讲述的东西实在太有意思了,观点也很独到新颖,田晓菲不得不被吸引过去。

而让田晓菲对宇文所安有所改观,是在田晓菲发表对《金瓶梅》的看法的时候;当时的田晓菲在美国文化圈中初出茅庐,她称《金瓶梅》是比《红楼梦》更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田晓菲认为,《红楼梦》被写得太过于“超凡脱俗”,虽反映封建时代的腐朽,但每个人的结局就入登场一般“干净”,有些脱了尘气,而《金瓶梅》则聚焦于市井之中,反映了千姿百态的“人性”,更具有深刻性。

此话一出,便在文学圈掀起了狂风巨浪,很多人对田晓菲发出了质疑和批判,更有人直言,田晓菲的观点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当时尚且年轻的田晓菲哪经受过这么大的批判,认为是自己说错了话,非常丧气,但是宇文所安却在邮件中一直鼓励她,认为这种观点非常独到且新颖,并声称这将改变文学鉴赏史!

而田晓菲在宇文所安的鼓励下,也变得逐渐有底气起来,在认真编撰之后,发布了《秋水堂论金瓶梅》,从不同的角度去鉴赏这部以往被人们“避而不谈”的这本名著。

与当初发表评论时遭遇的批判不同,这本书一问世,逐渐受到了诸多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推荐,口碑获得了两级反转;

而现在知名的脱口秀节目《晓说》,高晓松更是借鉴这本书的观点,推翻以往对《金瓶梅》的认知,获得极高的关注度。

在宇文所安的一点点关怀下,田晓菲最终于1999年与宇文所安晚婚,为了生活更便利,入了美国籍。

舆论中心的田晓菲

远在美国的田晓菲还不知道,她的婚姻在国内炸开了锅,国内议论纷纷,有说她“数典忘祖”的,有说她“崇洋媚外”的,舆论炸开了锅。

就连田晓菲的父母都感到失望,他们本来引以为傲的“北大女儿”,不仅没归国,还找了个年龄相差这么大的丈夫,说出去都感觉不好意思。

而接受过北大自由学术风气熏陶、又经历过挚友离世的田晓菲对于这些批评和指责,已经看得很淡然,对外界的回应也只回了简单几个字:在哪都一样,会继续研究中国文化。

田晓菲这么说,事实上也这么做了。

1999年,美国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我国掀起抗美风潮,而美国的这种敌对行为也蔓延到了学术界,公然在大学校园批判中国文学,而田晓菲也毫不犹豫地指责批判,声称这是在嫉妒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后来,田晓菲和宇文所安因为学术交流受邀到香港,搭乘出租车时因为司机操着一口浓浓的粤语,这把从小在天津长大的田晓菲也整懵了,三个人因为沟通障碍急地焦头烂额,而这时宇文所安却灵机一动,突然可以轻松地和司机沟通起来;

后来田晓菲问缘由,宇文所安解释道,唐代古音和粤语是一脉的,很多发音相似,所以他就用了古音来和司机对话。

这件事之后,大家相信了宇文所安在中国古文学上的造诣,是个“中国通”,但不甘心的记者们又将矛头对准了田晓菲,说她嫁给宇文所安是有目的的!是另有所图。

而在这次会议上,已经满头白发的田晓菲被记者们捕捉到,声称他在美国过得极度穷困潦倒,生活悲惨。

然而对这一切的批判,田晓菲也只是回应道:“在我6岁时,别人质疑我是我父亲帮我写的诗,我13时,别人质疑我是靠关系进的北大,但这些质疑也并没有影响我被哈佛录取;所以现在的质疑也不会影响我。”

如今,田晓菲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她出版的《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等著作,不仅让我国对该时期的文化认知有了突破性进展,更是对考古学有着重大帮助!

田晓菲说,为什么中国人知道西方的古代戏剧《莎士比亚》,但对我国的优秀的古代戏剧却并不了解,传播中国古文化,就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当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记者问田晓菲会介意“天才少女”、“丈夫是外国人”这些标签时,田晓菲说,别人给我标签,是别人的事,和我没有关系。别人怎么看你,从来都不反映你在哪里,只反映他们自己在哪里或者“还在”哪里。

0 阅读:3

风云人物馆

简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