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明白心之所向,才能走出迷茫

小雅的秘密花园 2023-11-17 16:05:03

在中国20世纪的小说大花园里,《围城》算得上一株“奇葩”了。它背后是中国抗战的动乱年代,但小说却跳脱在厚重的历史背景之上,有着灵动的色彩。

少时读《围城》,只觉故事很精彩,也很好读,语言上有很多让人莞尔一笑的幽默。

小说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围城”成了一个特殊意义的词,它几乎可以用来描述一切困境。婚姻的不合、工作的不顺、生活中种种与理想的不符合,都是一个“围城”。

作者钱钟书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早年在清华外文系读书的时候,中、英文的深厚根底就令同学拜服。大学毕业后他相继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归国后被破格录取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当时因其父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年迈体弱,想要儿子在跟前,便劝说钱钟书到师范学院去当英文系主任。1941年,钱钟书回上海小住,不料就此沦陷上海,长达4年之久。

在生活的艰辛和彷徨迷茫的情绪中,钱钟书创作了小说《围城》。这是他一生之中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书名和意义,和他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密不可分。

1.

《围城》讲述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群像,带着强烈的讽刺意味,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方鸿渐出生于一个乡绅大户人家,从小遵父母之言订了亲,未过门的妻子一病离世,准岳父大人慷慨资助他出国留学。他留学时兴趣虽广,却一无所专,从一个大学转到另一个大学,只因费用渐尽,只得从一个爱尔兰人手中买下一个假博士文凭,带回国搪塞自己的父亲和岳父大人。

在回国的邮轮中,他遇到了身材火辣的鲍小姐,还有美丽高冷的苏小姐。苏小姐本是他的大学同学,以前并不把他放在眼里,但年岁大了,又得了博士文凭,可选的人少了,相比之下,又觉得方鸿渐还不错。只是,方鸿渐和鲍小姐打得火热,没有感受到苏小姐的一片情谊。在邮轮上和鲍小姐一夜露水情缘却被冷淡后,方鸿渐无意中却和苏小姐亲近了起来。

方鸿渐虽然并不爱苏小姐,却觉得和她在一起有面子,加上苏小姐自己的主动,他也糊里糊涂地就成了她默认的情人。直到遇到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方鸿渐才第一次有了真正心动的感觉。

归国回来的方鸿渐进了岳父的小银行工作。寄居在岳父家中,日子过得也相当不爽气。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一所偏远大学的任职邀请函,请他去担任教授。方鸿渐像看到了一线希望,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唐晓芙,并向她求婚。不过,被方鸿渐抛弃的苏文纨不甘心,把方鸿渐的风流韵事和唐晓芙打了小报告。方鸿渐求婚不成,两人反而决裂了。

方鸿渐带着伤心失意前往偏远的国立三闾大学任教,遇到了同去的孙柔嘉。一路上经历了各种人文轶事,历经艰辛到达后,发现大学里的“小官场”更是复杂无比。作为游戏场中的一个边缘人物,他受到了各种欺压,在孙柔嘉的巧妙“追求”下,他沦入了她的情网。

方鸿渐带着孙柔嘉离开了这个是非地,回到了上海,在一个报馆谋得了一个职位,也和孙柔嘉成了婚。

婚后方鸿渐因仰仗妻子姑妈家的资助,过得很压抑,事业上也庸庸碌碌不受妻子家待见。婚后,两人因各种大小矛盾吵闹,终于在一次争吵中,两人动了手,把破裂的口子拉到了最大。

方鸿渐彷徨地走在街头,辞职后未来的不确定,与妻子的不合,种种失意都弥漫在了心头。

2.

方鸿渐的人生带着“悲剧”色彩,这种悲剧不是通俗小说中离奇的悲剧,不是时代的悲剧,而是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悲剧,是每个人、在每个时代,都可能遇到的悲剧。

所以,即使在现代,人们也总能在方鸿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围城》这部小说动人的地方。

《围城》的整个叙述带着几分讽刺和幽默,但是小说的整个底色却是迷茫的,像笼罩着一层拨不开的薄雾。

方鸿渐这个人,干什么事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外界的力量推着他往哪走,他就往哪走。

在求学上,以出国留学为时髦,他得到了机会就出国留学;学什么无所谓,什么好学、什么轻松就学什么。父亲和岳父看重博士文凭,他自己虽然不觉得这个文凭如何重要,还是花钱弄了一个假文凭来搪塞。

在事业上,他更是没有任何计划。回国不好找工作,能去岳父的银行先谋个职位,他就欣然接受。后来去三闾大学任教,去报馆工作,甚至后面接受好友邀请去重庆工作,都是不得不为之,没有一个工作是他带着目的和激情去做的。

在感情上,他也没有自己的立场。遇到鲍小姐,禁不住诱惑有了露水之缘,到头来发现自己被骗了一场,还自欺欺人认为终究是自己占了便宜。他对苏文纨原本就没有爱情,却在虚荣心和苏的巧妙追求下半推半就地成了她的情人。他并不喜欢孙柔嘉,朋友都看得出来孙在使手段,他却浑浑噩噩地掉入她的“情网”。整个小说中,方鸿渐只有对唐晓芙,才有了发自内心的去追求和干成一件事的想法,只可惜,他的坚持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最终也败给了内心的骄傲。

方鸿渐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或者说是人性的悲剧。他没有明确的心之所向,只在生活的潮流里随波逐流;他浑浑噩噩,但他又比别人清醒;他庸庸碌碌,却内心孤傲不肯彻底同流合污。所以,他的生活中处处都是“围城”,没得到东西,他想的极好;他得到的,他又看不上。

在围城之中,要么安于被围困,要么勇敢地走出来。没有明确的心之所向,人生就会被围城给困住,在一片迷茫之中走不出来。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