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为石蒜科、石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北美洲有引入。
它的花语是:“见花不见叶,花叶永不相见,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地下部位鳞茎为卵球形,外皮为紫褐色;叶片为条形或狭带形,中间有粉绿色带;花掌在叶前抽出;花为红色,花被为漏斗状,基部合生成筒状,花被的筒短,喉部有鳞片,裂片为狭倒披针形,裂片的边缘皱缩;花柱纤弱,比雄蕊长,柱头极小,花丝及花柱均辐射直伸至花被的外面;花期8~9月。
因其鳞茎形如蒜头,喜生长在溪边水润的潮润石缝,故名为石蒜。,喜半阴,耐曝晒,耐寒,耐干旱,喜好生湿的环境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石灰质土中也能生存;忌积水。
石蒜花色艳丽,形态雅致,适宜做庭院地被布置,也可成丛栽植,配饰于花境、草坪为围。石蒜鳞茎含多种生物碱,有毒,但可入药,有催吐作用,《浙江民间草药》记载石蒜有治水肿的功效。
石蒜在国外被人称作“魔术花”,是因为其开花时无叶陪伴,花掌突然从地面冒出,尤其一片片、一丛丛地放花,花朵异常美丽,所以也称为“平地一声雷”。
“曼珠沙华”最早出现于《法华经》,是根据梵语音译的,其最早的罗马文拼写是Mañgûshakas。
Mañgû对应的梵文可能是美妙雅致的意思,shakas则是花或树,所以Mañgûshakas就是一种美妙雅致的花,《法华经》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把“彼岸花”附会为“曼珠沙华”,其代表的植物就是石蒜,日本将春分与秋分的时刻称为“彼岸”,因为春秋分的时候昼夜等长。石蒜花开在秋分,故得名“彼岸花”。
种植技巧
春秋季均可栽种,一般温暖地区多做秋植,北方寒冷地区常作春植,栽植深度以鳞茎顶部略盖入土表为宜,栽后不宜每年起栽,通常4-5年挖出分栽一次,把主球四周的小鳞茎剥下进行繁殖,将主球的残根修掉,晒两天,待伤口干燥后即可栽种。
栽培地要求地势高且排水良好,否则应做成高畦深沟,以防涝害,株行距15cm×20cm,覆土时,球的顶部要露出土面,一般每年施肥2-4次,第1次在落叶后至开花前,可使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做切花的,在花蕾含苞待放前追施,第2次在10月底11月初开花后生长期前,采花之后继续供水供肥,但要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鳞茎健壮充实,秋后应停肥、停水,使其逐步休眠,
挖球要选晴天,土干时挖起,除去泥土,略加干燥后贮藏,也可剪去叶片后,带土放温室内休眠,室温保持5℃-10℃,室内保持干燥,空气流通,以防球根腐烂。
石蒜科的许多成员都喜爱温暖的气候,适合平地栽培,金花石蒜和君子兰的生育适温在15℃到25℃之间。
石蒜科球根花卉多数喜爱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环境下皆很适合,光线不足会造成开花不良。 石蒜一般说来球根花卉对于土壤并不挑剔,许多球根花卉的原生地土壤十分干硬,却依然花开灿烂,不过若能提供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能使它长得更美丽,除了文殊兰和蜘蛛百合等嗜水的种类,一般栽种的土壤排水性要力求良好,否则球根容易腐烂,肥料会使球根花卉的生长变长,种植前应埋入充分的有机肥,之后每两个月施用追肥一次,可用自制的腐熟堆肥或三要素肥料,应偏重磷钾肥的比例,以促进球根发育和开花。
石蒜球根花卉膨大的地下茎使它们较能忍受水分的缺乏,不过在排水优良的土地里,供应充足的水分才能使它们充分生长,当表土干燥呈灰白色时,就应该给它们补充水分了,金花石蒜和火球花在叶子逐渐枯萎时,应慢慢减少浇水,一旦进入休眠期,即不可再浇水或施肥。
那么石蒜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您对我们文章感兴趣或者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关注绿芃种业,也可以联系我们或者下方留言交流,我们会及时给您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