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苜蓿越冬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绿芃种业说 2025-01-04 02:57:12

一、影响苜蓿越冬的因素

许多因素都会导致苜蓿遭受冻害。生产管理中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例如积雪和气温,但也有一些管理措施可以降低苜蓿冻害的风险。

不同苜蓿品种的越冬率试验

1、天气影响苜蓿越冬率

冬季气温:

秋眠苜蓿品种可能会在在-15 ℃ ~-10℃的温度下遭受冻害。冻害的发生是因为细胞内和细胞间形成冰晶并损坏细胞膜。

相比之下,冬末和春季的土壤温度升高会打破苜蓿休眠并使其萌发。如果随后出现极端寒冷或冰冻的天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冻害。

2、冰层覆盖

冰层一般在雪融化或冻雨后形成。冰层会阻碍苜蓿根冠的呼吸,从而使苜蓿窒息死亡。当呼吸受到限制时,有氧呼吸受到抑制,无氧呼吸占主导地位,二氧化碳就会在苜蓿植株周围积聚。这不仅会加速苜蓿的储备能量消耗,还会积累乙醇和乳酸等有毒代谢物。苜蓿最多可以承受长达四个星期的冰层覆盖。

3、土壤湿度

秋季潮湿的土壤会影响苜蓿的秋眠反应(秋眠反应会减少植物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自由水),当水结冰时,细胞就会受损。

4、积雪厚度

积雪厚度对于土壤保温至关重要。事实证明,10~20cm的积雪厚度可以为苜蓿提供有效的保温效果。雪反射太阳光从而减少土壤热量吸收并防止土壤变暖。积雪还可以保护苜蓿免受极低气温的影响。如图1所示,即使是在非常寒冷的时期(2022年12月),当地面覆盖了 10~20cm的积雪时土壤温度仍能保持稳定。

图1 2022年11月2日至2023年1月1日,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最低温度、5cm和20cm土壤温度(°C)。

二、降低苜蓿冬季损伤的措施

如图1所示,有许多相互作用的风险因素影响苜蓿的越冬率,其中一些风险可以通过管理来最小化。

最重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建植年限

建植年限久的苜蓿植株根冠受损或得病不利越冬,建植年限短的苜蓿植株相对健康可以忍受冬季的考验。

2、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择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并具备一定抗寒性和抗病性的品种。

3、土壤肥力和病害管理

受虫害胁迫、营养水平低的植株比较弱,越冬时易受损伤。越冬前测定土壤中磷、钾、硫的含量并及时补充,以利于苜蓿越冬。观察当地对苜蓿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害虫种类,并在害虫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及时喷施杀虫剂。

4、土壤水分

潮湿的土壤在冬季会发生更严重的冻融交替,并在秋季影响苜蓿的秋眠。紫花苜蓿不应该生长在水分含量高的土壤或低洼的田地里。同时,在秋季应减少灌溉。

三、减少冻害的收获管理措施

1、刈割次数

每次刈割后再生时,苜蓿都会利用储存在根系和根冠中的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苜蓿花期刈割则生产持久性最大化,因为碳水化合物的储存最多。现蕾期收获则碳水化合物的储存量降低。苜蓿三次刈割都在开花期比四次刈割有一次在现蕾期受到的损伤小,因此,很多时候四次或五次刈割比三次刈割的风险更大。

2、秋季刈割

避免在第一次霜冻的前后进行刈割。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依靠秋眠为冬季生存做准备,秋季刈割会干扰其秋眠进程。

图2 一年的苜蓿根冠在9月下旬和10月的秋眠进程中形成了根颈芽。

白天时间的缩短和秋季气温的下降促使苜蓿减少地上牧草产量,转而生长根颈芽(图2)。位于土壤表面以下的根颈芽非常耐寒,也是苜蓿春季再生的主要来源。

在秋眠进程中,苜蓿的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准备过冬苜蓿植株以淀粉和糖的形式储存能量,改变蛋白质代谢,减少植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储存的淀粉在冬天转化为糖,维持自身生长。在初霜期刈割或放牧都会破坏这种储存,导致越冬所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在这个敏感时间刈割或放牧将消耗能量再生,而不是储存能量。通常在越冬后春天开始再生的根颈芽会在晚秋收获后开始生长。这将会让植株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正常的秋眠进程。由于在秋季利用其能量储备进行再生,紫花苜蓿面临更大的冻害风险(图3)。

图3 苜蓿根部碳水化合物从9月到3月份的变化

深秋气温降至冰点前紫花苜蓿将持续储存能量。-4℃左右的温度会造成明显的损害,但植株可以利用剩余的叶片继续生长。以美国明尼苏达州中部到东南部为例,10月中旬气温有50%的可能降至-4℃或更低。在这些时间内或之后收获苜蓿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因为几乎不会再生。将苜蓿刈割推迟到10月中旬,将使碳水化合物储备水平提高,同时将冬季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末次刈割

另一种更精确地确定紫花苜蓿最终刈割时间的方法是有效积温,如威斯康星大学对紫花苜蓿夏末刈割管理所述。在生长季节,当有效积温低于93时进行刈割,苜蓿将没有足够利用根部碳水化合物的再生时间。

紫花苜蓿的有效积温是将一天的高温和低温平均值,然后减去5℃的基础温度。在5℃时,紫花苜蓿的生长可以忽略不计。例如,如果日最高温度为21℃,日最低温度为5.5℃,则平均温度为13.3℃。减去基础5℃,当天就有8.3个有效积温。在气温恒定或下降时,苜蓿可以在日均温-4℃前15天安全刈割。因此,最终刈割的日期是灵活的,我们不需要等待-4℃损伤温度。根据上面的气温例子,如果平均气温为-4℃的日期发生在10月中旬,那么每年在10月1日就可以进行刈割且没有风险。

4、留茬高度

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应在15cm。茬口可以在冬季土壤温度上升到零度时通过接触积雪减弱土壤升温对植株的影响。茬口不会使苜蓿窒息。冬季温度会使叶片死亡脱落,茎秆干燥脱水。这些茬口可在早春时清理掉,不会影响第一次收获的牧草品质或产量。

那么影响苜蓿越冬的原因及改善措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您对我们文章感兴趣或者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关注绿芃种业,也可以联系我们或者下方留言交流,我们会及时给您答复。

0 阅读:0
绿芃种业说

绿芃种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