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立足优势重产业脱贫路上亮新招——融安县板榄镇脱贫攻坚亮点展示

我爱融安 2018-06-14 09:12:35

航空拍摄的融安县板榄镇城镇新貌。(谭凯兴 摄)

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融安县板榄镇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全镇定位,立足当地实际,发展优势产业,以打造香杉小镇为抓手,大力发展香杉产业;以优质的泉水为切入,发展泉水养鱼;以浓郁的民族传统为抓手,振兴乡村发展生产,带领山区群众,改变传统发展思路,突出优势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脱贫新路。

融安县板榄镇杉木林海。(谭凯兴 摄)

亮点一:理清思路  发展香杉

“种植香杉有奖补政策,每亩最高可补贴到900元,优质香杉生长周期12年就可以全伐,比原来的传统苗木缩短6到8年,县里这么多的加工企业,又不愁销路,把林场进行轮作,再发展林下经济,实现长短结合,脱贫不是问题。”在融安县板榄镇山尾村,党委书记曾凡旺向贫困户韦某宣传讲解产业发展政策,鼓励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实现早日脱贫

思路决定出路。融安县板榄镇党委、政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转变思路,全镇因地制宜,大力宣传香杉人工造林奖补政策,进一步鼓励群众发展“香杉”种植产业,建立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发展”的方式,切实对现有的杉木品种进行优化,推动和带动全镇“香杉”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香杉”主打品牌。

在发展稳固的香杉产业的同时,着力打造“三下”(林下、水下、果下)立体经济,以短养长,以快养慢,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香杉”苗木幼小期间套种周期短的水果(西瓜)和蔬菜(花生等),起着防草 、保水 、土壤改良 、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香杉”苗木高出草面后间种鸡血藤和钩藤等农林产业以及林下土鸡养殖。2017年全镇发展“三下”经济产值387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587元。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龙纳村,村民赵小芳展示捕获的大鲤鱼。(谭凯兴 摄)

亮点二:立足优势 泉水养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融安县板榄镇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浪溪江和保江河的源头,两江河贯流全镇12个村65公里,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融安县板榄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发展生产,鼓励和扶持贫困群众结合当地生态优势,出台扶持政策,成立养殖合作社,培训养殖技术,提供贫困户贴息贷款等,发展清水河鱼养殖,促进贫困户增收。

“我们通过先试点再全面铺开的思路,鼓励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发展泉水养鱼,引导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党支部带+能人带+民间资本带”、“党员+”经营模式,发展泉水鱼养殖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群众脱贫致富。”板榄镇镇长刘文静介绍说。

据初步统计,全镇发展有泉水鱼养殖460亩,每亩人均收入4672元。

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官昔村,党员干部与群众“夜谈”。 (谭凯兴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青年男子抬着抢花炮的奖品去赛场。(谭凯兴 摄)

4月18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参赛选手在进行抢花炮比赛。(谭凯兴 摄)

亮点三:文化搭台  振兴乡村

软实力同样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板榄三月三”“长街宴”“山歌会”“圆龙会”…… 融安县板榄镇以打造山区特色民族、民俗文化为切入,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当地的软实力,取得了良好效果。每逢节日,数万人齐聚山区小镇,前来体验民族风情,品尝特色美食,参与民族民俗活动,民族文化品牌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据板榄镇党委书记曾凡旺介绍,“板榄三月三会期”已经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以山歌会友,以花炮为媒,以和谐为主题”板榄镇通过提升城镇发展软实力,推进民俗文化新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通过举办“三月三”传统民俗文化山歌节和唱响和谐主旋律的“长街宴”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圆龙会”、瑶年等传统民俗活动契机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宜居乡村、反邪教等内容,通过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进邻里情谊,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思想,将党的政策“润物细无声”的植入群众心中,鼓励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发家致富奔小康。

据统计,每年“三月三”和“长街宴”活动都吸引游客近4万人,旅游收入约400万元。

通讯员:谭凯兴  侯厚华  唐峰   摄影报道

4月18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参赛选手在进行抢花炮比赛。(谭凯兴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东岭村茶园拍摄的茶叶嫩芽。(谭凯兴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参赛选手在进行抢花炮比赛。(谭凯兴 摄)

一名女山歌手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歌台上唱山歌。(谭凯兴 摄)

0 阅读:1
我爱融安

我爱融安

宣传广西融安,推介广西融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