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第二篇故事《夏日沉沦 纳粹高徒》,久久回不过神来,太可怕了。
《纳粹高徒》写的是一个优秀的阳光少年,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慢慢沉沦,释放出人性中的恶,成为一个杀人恶魔,而他的父母对他的变化完全不知情,一直以为他还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13岁的托德是一个健壮、阳光的少年,他的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在家办公。托德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是优等生,他的父母都为此引以自豪,也很爱他,他的妈妈觉得他们夫妻对孩子的教育是正确的,他们的孩子是一个健康、优秀的孩子。
然而他的妈妈不知道,在托德自称给一个视力不好的老人读书,她还加以赞赏,认为托德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时,其实托德是在和一个在逃的纳粹军官在一起,并因此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为日后的毁灭埋下了伏笔。
起因是13岁的托德在朋友家看到了二战时期的旧杂志,对纳粹在集中营的恶行充满兴趣,为此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个伪造身份在逃的纳粹军官杜山德,此时的杜山德已经成了一个老人。
托德跟踪杜山德,偷拍他的照片,在自己家的暗房洗出来和杂志上对比,还采集他的指纹,和资料里公布的指纹对比,并最终确认。然后,他找上门去,揭露杜山德,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勒索钱财,也不是为了惩治一个恶贯满盈的战犯,而是让杜山德给他讲在管理纳粹集中营时的故事,而且,要求讲那些“疹人”的事情。
因为害怕被告发和拘捕,杜山德只好给托德讲,托德和杜山德共享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暴行,他们都开始做噩梦,托德会大汗淋漓的从梦中惊醒,成绩也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虽然发现托德的异常,但是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青春期的原因。
托德自己修改成绩单,一直到老师要求家长到学校沟通他的情况,他担心事情暴露,杜山德也同样担心,于是两人合谋,由杜山德冒充托德的祖父到学校去,恳请给托德一次机会。
托德和杜山德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两个人互相威胁,也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虽然成绩恢复了,但托德内心的恶魔却越长越大。
为了释放压力,托德一次又一次谋杀流浪汉,杜山德也在诱杀动物和流浪汉。
四年过去了,托德已经17岁,他成绩优秀,还是明星球员,照片登在报纸上,他的祖父也因此非常自豪。可是潜逃几十年的杜山德,却在心脏病发作住院时,被同病房的病人认出,那个病人曾经在集中营被关押过。
杜山德畏罪自杀,托德起初还想蒙混过关,但是因为他登在报纸上的照片,他被一个流浪汉认出并到警方举报。
他的老师也发现了他偷改成绩单,他请到学校的“祖父”是在逃的纳粹战犯,托德射杀了他的老师,一切都失控了,他放出了心中的恶魔。故事的结尾,他拿着四百发子弹的枪,伏击在高速公路旁的一棵树后,五个小时后被警方拿下。
前面我用了一千多字来叙述这个故事,小说原文不是这样的叙事结构,而是从托德到杜山德家找他开始,通过两个人的交谈回忆托德找杜山德的起因,然后一步步推进,四年时间,一个优秀的少年成了恶魔,而隐姓埋名的杜山德,也因为托德的来访,晚年的生活完全改变,由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老人,重又变回一个残暴之徒。
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父母和祖父,该是多么错愕和痛心,他们成绩最好的孩子,作为明星球员的孩子,成了一个恶魔,而他们对他的变化却一无所知,他们一直以为对托德的教育是正确的,完美的。
托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小说里借追捕杜山德的特工的话说“或许一个人不可能如此接近这么多的杀戮暴行,而完全不受影响”。
托德让杜山德讲那些“疹人”的事,听了那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他的内心也在扭曲,并且极度压抑,不断被噩梦纠缠,为了释放压力,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让自己陷入深渊无法自拔。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严重损害心理健康。长期的焦虑和压抑,会让人产生各种精神问题。
如果他不读那些旧杂志,如果他没有遇到杜山德,如果他不听那些故事,如果他能及时抽身而退,如果他的父母发现事实的真相,也许托德会顺利的去上大学,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然而没有如果。
青少年心智发育并不成熟,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
一是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心向阳光、积极向上,远离黑暗、暴力等信息,因为青少年自己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极易受到影响。
二是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变化,给孩子以帮助,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要耐心观察并和孩子沟通,找到孩子改变的原因,并帮助孩子摆脱负面影响,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三是父母要真正的关心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使孩子明白父母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者,产生困惑或遇到困难能够向父母求助,避免孩子走极端。
《纳粹高徒》虽然是一部恐怖小说,但也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足够引起父母反思,托德父母一直以为自己对托德的教育是正确的,托德的表现也堪称完美,以第二名的成绩从高中毕业,而且还是登报的学校明星球员,而另一面却是一个杀人恶魔,天网恢恢,托德最终伏法,大好前程毁灭了,他的人生也毁灭了。
这样的结果引人深思,也让人警醒,尤其是对有孩子的父母来说。
小说改编成电影《纳粹追凶》,但结尾和原著不同,温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