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视圈有个瓜挺有意思,改编茅盾文学奖的《北上》刚开播就被观众怼上热搜,连71岁的编剧赵冬苓都亲自下场催数据,这波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年代剧,现在被网友调侃“运河没跑船,主创先翻船”。
先说说剧集本身的问题。原著写的是00年代运河边的创业故事,电视剧硬给改成七八十年代画风,主角团还塞进去狗血三角恋,运河文化没见着多少,倒是拍成了“逃离运河指南”。有原著粉吐槽:“改得亲妈都不认识,运河成了背景板,改名叫《东关街爱情故事》更合适。”更离谱的是剧组把白鹿捯饬成钢牙黑皮的假小子,结果观众直呼辣眼睛,弹幕刷屏“火鸡姐再就业”。
播放数据更尴尬,集均1500万的成绩连《小巷人家》零头都够不着,说好的对标《人世间》直接变成“人间惨案”。按理说这种大制作扑街也不是新鲜事,但编剧亲自下场催数据还真是活久见。赵冬苓老师顶着人大代表身份,前脚刚说讨厌饭圈文化,后脚就在网上喊话让粉丝刷热度,这波左右横跳被网友戏称“老奶奶连夜补课超话签到”。

其实观众最膈应的还不是数据造假,而是主创团队的迷之自信。明明改编把原著精髓改没了,非要拿茅盾文学奖当遮羞布。有网友翻出赵老师之前怒斥枪手的采访,现在看真是满屏讽刺——当初说“每个字都是自己敲的”多硬气,如今对着崩盘数据急眼的样子就有多打脸。要说这届观众真不好糊弄,你拿流量明星当噱头,人家就给你贡献表情包;你吹服化道还原年代感,观众立马发现偷西瓜的剧情里西瓜品种穿帮。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行业老毛病,总想着走捷径。找流量演员带热度,结果白鹿的韩式演技被群嘲;硬塞狗血三角恋,反倒丢了运河文化这个最大卖点。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很多改编剧都是“带着枷锁跳舞”——既要原著IP的名气,又不敢照着拍;既要老戏骨撑场子,又要流量明星带数据,整出个四不像。

互动话题:

你觉得经典文学改编到底该忠于原著还是大胆创新?

编剧亲自下场催数据算不算自降身价?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