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家和万事兴”,而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子女是否有孝敬之心也便成为了一个直接关乎到家庭是否和睦的重要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虽很重要,但在这里还是想先提出一个前提,那就是“父慈”(包括母亲在内),因为人与人之间必然是相互的,哪怕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体现。不管我们从哪个方面了解历史,还是在观看影视时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是要把尊老敬老这一光荣传统发扬,传承,一代一代继承好。
孩子是未来,是传承人。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影响孩子最深远。比如,家里买了好吃里,要先让长辈吃,特别是要让孩子拿送到老人身旁。老人上了年纪行动不方便,要及时的把老人需用的东西拿过去。家庭里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大人做了,孩子看在眼里,慢慢的就行成了一种习惯。家庭就是讲孝道,尊老爱老的一面现实版活教材,就是一面镜子。敬老爱老,要从你,我,他,人人做起。
1、父慈方有子孝,很多时候我们要让自己避免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不要总是觉得强硬要求孩子有孝心,将来要对自己尽孝那是理所应当的事,而是先要观察看自己是否已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职责,是否对孩子真的付出了应有的“慈爱”。如果我们自身先对孩子做到了慈爱(注意不是溺爱),又何愁孩子将来不会反过来对我们报之以“孝敬”之爱呢?因为所谓“孝”、所谓“敬”,它除了先天的带有一种血缘上的亲近和感恩外,究其本质,仍还是一种“爱”。而“爱”与“爱”之间,那是因相互感应、相互感恩而产生的。有真诚爱子之心,不愁将来无子女真诚之孝。
2、父母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这个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但也真有一些父母,他们自身并没有做到对自己父母的孝敬,却反过来一味要求子女对自己一定要孝敬,这是什么呢?那真的只能是无比的自私。这样自私的人首先因其发心便不正,教育子女尽孝也只因担心将来自己老了之后没有人照顾,加之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所看到与被要求的刚好是相反的,那么其心中必然会有许多的困惑乃至抗拒——“你说的那么好,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你在尽孝呢?你要求我尽孝,可为何你自己却没有做到?”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对父母、子女双方双双成全的美好真诚的“孝”,就变得无比的虚伪,而其间所有所说的那些说教式语言,也就愈发显得无比的苍白。所以作为父母,在教育子女要有孝敬之心的时候,首先自己对自己之父母,一定要先真诚地做到这一点!
经典的熏陶,有人认为我们的国学经典,就是对人性的压抑、束缚与捆绑,甚至有些时候演变为残酷的压迫,不可否认,历史上的确不乏这种情况,乃至现代一些家庭也存在。但要知道,无论是父母对孩子有慈爱还是子女将来为父母尽孝道,这都是一种对双方的成全,真诚的相互这样做的时候,双方的心里都会感觉到无比的快乐,而如果不这样做呢?事实上无论对哪一方而言,其心中都会是无比痛苦的,因为此心不安。
所以教育孩子“尽孝”没有任何疑义的那就是为孩子好,不过还是上面那句话,家长要首先做到,国学经典在这里只是充当一个教材和引导的作用。至于说自身尚未尽到孝道的家长朋友,还是应当首先务本,先让自己做到这一点,然后再去带着孩子去学习体悟这类经典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