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李宗仁在美国采访被问及,对14年前战败感想,李回答出人意料

红色先驱 2024-01-22 20:18:22

李宗仁,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国民党内“桂系首尊”,素有北伐名将、抗日功臣的赞誉。

因他主政广西时期,广西在常年闹饥荒,没有南京政府财政支持,出了名的穷背景下,依然能撑得住局面,被人称赞是全国的模范省,毛主席还曾这样评价:“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济南相继沦陷,日军沿线长驱直入,李宗仁率部在淮河沿岸不断阻击南下日寇,并最终将其诱入台儿庄,亲自指挥部队全线反击,就此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周恩来因此曾评价李宗仁一生做过的两件好事,其中一件便是台儿庄,至于另一件,则是和后来发生的事情相关了。

就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李宗仁毅然坐上了蒋介石为他打造的内战战车。

1949年1月,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蒋介石宣布下野,将总统职位移交给了李宗仁。

自此,李宗仁开始了为期9个月的“代总统”任职。

任职期间,李宗仁曾两次派出国民党代表团,去北平和谈,妄图以江南半壁江山讨价还价,“划江而治”,以实现他的“南北朝”梦。

这个梦的背后,离不开蒋介石的操纵,这时蒋介石虽已下台,但依然盘踞幕后。

而李宗仁的这个所谓“代总统”当得也实在窝囊,他担任“代总统”的9个月,正是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大江南北的9个月。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李宗仁的“代总统”也算当到了头。

他费了好大的劲,先后转机重庆、昆明、南宁,最后终于到了香港,紧接着,又借口身体抱恙就医远走美国。

自此,李宗仁开始了为期16年之久漂泊海外的晚年生活。

这期间,蒋介石先后宣布“复职”,免去李宗仁职务,留在美国的李宗仁于是成为了流落海外异乡的一介平民。

海外生活的落寞和寂寥,不断刺激着李宗仁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而另一边,毛主席和周恩来正默默筹谋关注着李宗仁的归国事宜。

周恩来总理通过住在香港的李宗仁前秘书程思远,做李宗仁的思想工作,李宗仁的回国信心和决心也因此增加。

1959年时,李宗仁将自己珍藏的,共计12箱字画,从美国运到了香港,准备献给国家。

程思远当即向周恩来总理报告了此事,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安排了有关部门人员去到香港,将这批字画接回了北京。

据李宗仁自己介绍,这批字画,是他当年花了11万美金收藏购入的。

但接下来的鉴定结果却令人出乎意料。

原来在这批字画运到北京后,周恩来总理当即请故宫博物院的有关专家对这批字画进行了鉴定。

结果发现,这批字画的价值和李宗仁介绍的相差甚远,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赝品,总估值最多三千美金。

周恩来总理闻讯后,深感为难,几经思量,最终还是决定给李宗仁拨付三万美金,并就此请示了毛主席。

岂料毛主席对此的反应却很淡定,听说那批字画实际估值和李宗仁说数之间的巨大差距,毛主席爽朗大笑,只道:“恩来啊,我们的统战工作要讲求策略嘛,他说11万多,那就给他12万嘛,所谓投石问路,这明明是一笔政治账嘞。”

说完,毛主席又亲自提笔批示时任财政部部长李先念,支付李宗仁12万美元。

李宗仁很快得知了此事,他感慨万分,回首过往,自坐上内战战车,再到远走美国,寓居海外,这么些年过去,他方才如梦初醒,看清了许多事情。

李宗仁在美国

1963年7月,定居美国的李宗仁接受了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西方女记者奥古期托·玛塞丽的采访。

对方直接提及了李宗仁当年的“伤心事”,要李宗仁谈谈身为当年中国的“代总统”,在14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失败的感想。

而李宗仁在听到这个问题后,略微思忖了一下,随后便给出了一个令女记者十分惊讶的答案。

他说:“我和蒋介石还有国民党一样,都是一个失败者,但唯一的区别是,我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作为个人来说,我自己无关紧要,我不能妨碍中国的前途和她的进步。我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高兴,因为从我的失败中诞生了一个新中国。……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

说完,这位失败者笑了。

一个失败者为自己的失败而高兴,在那位提问的西方女记者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但就在那一瞬,她又仿佛豁然读懂了这个“失败者”的笑容,不禁肃然起敬。

1963年7月14日,《欧洲周报》上,原原本本登载了李宗仁回答西方女记者采访提问的这段话。

而这时,毛主席已经亲口准允了李宗仁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即“他愿意回来,我们欢迎,住不习惯,可以再回去”。

在此基础上,周恩来总理又具体制定了有关李宗仁归国的“四可四不可”政策。

伴随政策制定,李宗仁归国的时机越来越成熟。

1964年发生了两件大事,更坚定了李宗仁的归国之路。

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一个巨大胜利,法国成为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也被西方媒体称之为“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李宗仁闻讯感慨良多,在1964年2月12日,于美国《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劝告美国应效仿法国。

而后到1964年10月,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成为继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以及欧洲两个老牌帝国英国和法国之后,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4年分别发生在年头和年尾的两件事情,标志着新中国在外交和科技上取得的飞跃式的发展,极大地激发国人的斗志和自信。

漂泊在外李宗仁也不例外,这一年,他产生了最强烈的归国愿望。

眼见祖国日益强盛,李宗仁愈加感觉一切是时候了,是时候结束寄人篱下的生活,叶落归根了。

李宗仁在美国住宅

就这样说干就干,1965年年初,李宗仁随即登出广告,折售在美国东部新泽西州的房产。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毛主席再作批示:似应欢迎李宗仁回国……

而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精心部署下,李宗仁和夫人秘密开始了离美赴欧,取道归国之路。

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以度假为由,先行一个人离开美国,飞往瑞士,9天后,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也紧随其后飞抵瑞士。

7月13日,李宗仁和夫人一同登上了瑞士航空公司的一架道格拉斯式客机,他们的飞机中途经停巴基斯坦后先行飞抵上海,并最终在7月20日降落北京。

在机场,踏出机舱门的那一刻,李宗仁看着前来迎接自己人群,终于沉下了自踏上归国旅程以来惴惴不安的心。

作为中华民国曾经的“代总统”,在历经一生的奋斗、思索、痛苦与挣扎之后,于桑榆暮景之际,他感受到了内心深处难以言表的喜悦。

周恩来总理亲往迎接,握住了李宗仁的手,李宗仁当场笑得合不拢嘴。

随后在机场大厅,面对迎接自己的人群,李宗仁宣读了声明,在声明的最后,他誓言:要为完成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而这也便是周恩来总理曾言李宗仁一生做两件好事的第二件了——归国。

这件事,于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来说,从1955年发轫到1965年成功,跨越10年之久。

这十年间,尽管事情的发展复杂曲折,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却始终采取了鼎力支持、竭诚欢迎的态度。

1965年7月26日,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住所,毛主席亲自接见了李宗仁夫妇,他们从过往纷争聊到现今发展,气氛分外热烈,毛主席更是秉持一贯的诙谐幽默,妙语连珠。

这次会见与谈话,也由此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如当初机场声明所言,李宗仁全心投入到致力祖国统一大业的工作中去。

1966年国庆,毛主席邀请李宗仁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彼时,能被毛主席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这已然是无上的光荣和莫大的荣誉。

而这次会面,也成为了李宗仁和毛主席的最后一次会面。

1968年,李宗仁病重住院,随后被确诊为直肠癌,次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78岁。

临终前,他给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写下最后一封信,信中他言:“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归国的这条路是走对了的。”

此外,在信中,他为国家在他归来后给予的关心照顾而感谢,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更一心牵挂着祖国统一大业。

自此已不难看出,李宗仁当年那句“为自己的失败而高兴”,想来不是一句空话,而实为他的肺腑之言。

2 阅读:161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