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是苏联第三任最高领导人,1964年,他参与了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随即接任了苏联最高领导人一职。
他在职的十多年,大力发展苏联军事,使苏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甚至核武器拥有量都远超美国。
到1974年时,勃列日涅夫大权独揽,但也是这一年,他的身体状况急转而下,一年两次中风,还患有心脏病,白血病、颌骨癌、肺气肿及循环系统疾病等疾病。
在多重疾病的折磨下,勃列日涅夫仍然在政坛坚持了多年,突然死亡。
据称当时他去世时,身边医护人员皆不在场,而且在7个月前,他再一次中风,身边贴身侍卫表示,他早就时日无多了。
平庸但拥有主角光环
勃列日涅夫有个世人皆知的称号:“苏联的掘墓人”,为什么这么说
他在职期间,政府逐渐远离人民,而他本人对于权利把控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直到他死前,都仍旧拒绝交出手中的权利。
在他的影响下,苏联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也正是因为这样,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所不喜。
事实上,勃列日涅夫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他拥有漂亮的履历,尽管很多人认为,他履历上的闪光点都是“蹭”来的,他是苏联史上“平庸”的领导人,但不可否认,他是全苏联,甚至是全世界,获得荣誉奖章最多的人。
他的政坛之路,平顺的,几乎没有付出过什么沉重的代价,就从一个普通的小兵,平步青云,获得斯大林的赏识,然后成为苏联政府核心人物,然后又利用赫鲁晓夫的信任,轻易地通过一场政变,从他手中夺得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子。
我们都知道,苏联政府有名的是什么?一定是他们发动政变的频次。
勃列日涅夫是通过政变获得权力的,但他很幸运的,在晚年,没有人发动政变从他手中获得权力,他虽然疾病缠身,但寿终正寝,还得以以国葬规格安葬。
勃列日涅夫出生在今天乌克兰的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他打小不爱读书,唯二的爱好,就是打猎和社交,这两个爱好,他保持了一辈子。
15岁时,他就开始在外务工赚钱养家,在一家工厂当锅炉工,后来他凭借着他那不算深厚却足以应对的学历背景和技术能力,担任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比塞特县的县执行委员会的农业部部长,并随后晋升为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不久之后,他又被调任至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担任乌拉尔州农业部副部长。
1930年,勃列日涅夫决定深造,他前往莫斯科农业大学学习,并在一年后,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他不仅在卡门斯科耶冶金学院的夜校刻苦学习,还同时在冶金厂工作。
或许是他的勤奋和才华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不久后,他就被任命为冶金学院党组织的组织委员。
同年,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应征入伍还顺利的成为了一名坦克连的政治指导员。这时候,他25岁。
很快,一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他重返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1935年,勃列日涅夫以优异的成绩从冶金学院毕业,获得了工学士学位以及冶金工程师的职称。
他被任命为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苏维埃副主席。
30年代后期,苏联正在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那就是大清洗运动。
在这场风暴中,无数干部或遭枪决,或被流放,导致领导层出现了大量的空缺。
而这时候,斯大林开始培养自己的骨干,正是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刻,勃列日涅夫凭借自己丰富的履历和与生俱来,无人能敌的运气脱颖而出,成为了斯大林政府重点培养的对象。
他开始频繁地在不同岗位上轮换,每次都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晋升。
到了1940年,年仅34岁的勃列日涅夫已经当上了主管国防工业的州委书记一职。而彼时,乌克兰的第一书记正是赫鲁晓夫。
此后,勃列日涅夫深得赫鲁晓夫的信任,并且赫鲁晓夫为勃列日涅夫的仕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翌年,勃列日涅夫凭借着“小地战役”,成功被授予上校军衔,不过他的同事被透露,他根本没有参加过“小地战役”,只不过是阴差阳错赶上了“小地战役”,混到了一定军功。
1943年,随着战争形势的转变,第18集团军被划归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麾下,而勃列日涅夫的直接上级,依然是他昔日的上司赫鲁晓夫。
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勃列日涅夫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赫鲁晓夫的力荐下,他被调回乌克兰,并在政治舞台上步步高升,先后担任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和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
这些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资本,还为他日后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奠定了基础,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契尔年科。
正是凭借着这些丰富的经历和数次关键的机遇,勃列日涅夫逐渐进入了斯大林的视线,并最终得到了他的提拔,成功进入了主席团。
当时斯大林甚至认为,他可以成为接班人之一。
苏联“掘墓人”
斯大林去世之后,勃列日涅夫的上级赫鲁晓夫成了新的执政人,身为赫鲁晓夫的亲信,勃列日涅夫也成功当选苏联最高主席团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相当于苏联的元首。
赫鲁晓夫认为,勃列日涅夫对自己非常真诚,但就是这个看似为真诚的人,密谋对他发动了政变。
勃列日涅夫用一通电话,把对他信任至极的赫鲁晓夫从黑海骗回国,几乎兵不血刃的从他手中夺得了权利。
从此之后,勃列日涅夫开始了18年的专政生涯。
但是,他在职期间,却是苏联人不愿意面对的18年,他在职的这18年,也被苏联人称为“苏联停滞的二十年”。
勃列日涅夫上台伊始,便急着搞个人崇拜的风潮。
他想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伟大的形象,无论是采访,还是社论,勃列日涅夫都要求必须包含专门颂扬他的句子,否则不予发表。
勃列日涅夫开始追求无上的权利,想尽各种办法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苏联的政治风气也因为他发生了巨变。
据资料记载,勃列日涅夫是个车迷,他对名贵轿车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车库里藏着很多名车,他爱车是全世界皆知的事情,当时苏联的邦交国,像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都曾给他赠送过豪车。
他在职18年,生活奢靡成风,在苏联名声很是不佳。
在他的带领下,特权阶层的享乐生活逐渐成为一种合理存在,领导阶层与苏联人民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权力成为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并被制度化、合法化。
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原本的革命早已经失去了意义,这也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而在政治上,他破天荒的终止了对大清洗冤案的追查,还重拾斯大林时期的军事扩张路线,将苏联全力投入到扩军备战中。
此外,勃列日涅夫还创新性地实施了一项名为“疯人院”的政策,以此作为镇压那些和他意见相左的政敌的手段。
对于那些和他持不同政见的人,往往都会被他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以各种名义逮捕、绑架,最终被关进所谓的“疯人院”,实施一种变相的监禁。
1974年,勃列日涅夫中风了,而且是两次,此后很多年,一直流传着他已经死亡的消息,但他仍旧顽强的活着。
随后,他的身体出现了各种状况,心脏,学业,骨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1977年,勃列日涅夫因重病缠身而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但他依然牢牢占据着最高领袖的位置,这一状况持续了整整五年。
这期间,不是没有人起过歪心思,但勃列日涅夫对权力的掌控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而且当时的国家制度确保了最高领导人的终身制,只要当权者尚有一口气在,便没有人能够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撼动他的地位。
得益于这种制度的保护,勃列日涅夫一直保持着最高权力,但是,这种僵化的制度又怎么能够保证国家拥有一个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领导层呢?
很显然,在勃列日涅夫执政这些年的影响下,苏联的领导层,“活着却相当于死了”。
最近的几年,勃列日涅夫几乎不公开露面了,即便露面,身边也总有医护人员跟着,他再次中风,健康状况急速恶化,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挣扎了7个月,最终突发心脏病去世。
据悉,当时他死的时候身边并没有医护人员,不过即便有医护人员,以他的身体状况,救回来的几率也不大。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