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关根:56岁成为铁道部长,58岁官至副国级,次年因事故引咎辞职

小盒才露煎煎饺 2024-11-12 14:09:07

1985年,56岁的丁关根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正值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对运输效率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上任后,丁关根迅速采取措施,提出铁路系统要从“生产型”向“经营型”“开拓型”转变,积极推进“投入产出,以路建路”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短短两年间,丁关根带领铁道部取得了显著成效,铁路运输效率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均得到了提升。

然而,1988年1月2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事故打破了这位铁道部长的光辉历程。

是什么让他选择放下权力,承担这份沉重的责任?

丁关根的铁道部任期及改革

1985年4月,丁关根接掌铁道部部长兼党组书记的职务后,面对日益增长的国家经济需求,迅速采取措施,开始对铁路系统的管理和运作模式进行全面的检视和调整。

当时,中国铁路主要聚焦于满足基本的运输需求,大多数铁路运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效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丁关根首先提出铁路运输业务需要从单一的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和开拓型,他组织召开了多次铁路系统内部会议,强调铁路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对外部市场环境保持高度敏感,并主动寻求改进空间。

在丁关根的积极推动下,铁路改革逐渐深入。

他提出的“投入产出,以路建路”的经济承包责任制,特别强调通过经济激励机制来提升铁路部门的自我筹资能力和运营效率。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将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与产出直接挂钩,实行了效益责任制,即各地铁路局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效果来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极大地激发了地方铁路局的积极性。

在实施这一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丁关根组织了多次与铁路局的对话会,详细解释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意义。

在这些会议中,各级铁路管理者被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这一制度。

丁关根还重视铁路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认为员工是推动铁路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在他的倡导下,铁路系统开始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培训项目,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技能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强化铁路基础设施建设

在丁关根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铁路系统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线路改造和扩建项目,重点放在了东北和东部沿海的1.6万公里繁忙干线的强化改造。

面对这些重要的经济枢纽线路,由于使用频率高、货运需求大,线路设施多年未曾进行大规模改造,运行设备和路基逐渐老化。

丁关根亲自带领技术团队深入东北和东部沿海的重点线路,逐站查看各地铁路设备和线路状况,逐条线路评估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他走访了多个铁路局,和地方铁路局领导层以及一线员工讨论改造计划的具体细节,确保每一步都落实到位。

这些干线的强化改造涉及到铺设更坚固的轨道、更换老旧的信号系统,并升级了车站的设施,使列车运行更加高效和安全。

除了干线改造外,丁关根还部署了“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三大建设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通过重点突破不同区域的运输瓶颈,全面提升铁路系统的承载能力。

首先是“北战大秦”,这项工程主要集中在大秦铁路的建设和完善上。

大秦铁路连接了山西的大同和河北的秦皇岛,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

为了保证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供应,丁关根指示加强大秦铁路的运输能力,通过增设线路和优化调度,使大秦铁路的煤炭运力大幅提高,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保障。

其次是“南攻衡广”,即对衡阳至广州这条南方的交通要道进行扩容和优化。

衡广铁路作为南方的重要干线之一,承担了大量的货运和客运压力。

丁关根强调,衡广铁路的改造工程要在提升运能的基础上,确保列车准点率和线路安全。

在此基础上,“中取华东”战略则着眼于华东地区的铁路建设。

华东地区经济繁荣,工业和贸易发达,对铁路运输的依赖尤为突出。

丁关根要求集中人力和物力,对华东区域的铁路进行整体规划和扩容建设,打通货运和客运的瓶颈,使列车能够更加便捷地通过繁忙的城市和港口。

他特别重视上海、南京等关键枢纽的连接点建设,以便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资源流通提供快速的交通网络。

东北和东部沿海的干线改造完成后,这些线路的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列车运行的准点率提高,货运和客运的承载量也得到了扩展。

通过大秦铁路的建设,煤炭运输的效率大幅增加,为北方的能源供给提供了可靠保障;衡广铁路的优化使得南北之间的物资和人员流通更加高效;而华东地区的铁路建设则为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987年,丁关根因在铁道部的杰出表现和改革成绩获得中央重视,升任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副国级干部,时年58岁。

事故引咎辞职

1988年1月24日,昆明至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车在贵昆铁路段发生了严重的铁路事故。

这趟列车原本是从昆明出发,预计经过数站后抵达上海,但就在行驶至贵昆铁路的且午至邓家村站之间时,突发意外——列车的第2至第7节车厢脱轨并翻覆到了铁轨外侧,第8至第13节车厢也出现脱线的情况,第14节车厢的其中一根轴脱轨。

事故的瞬间让乘客措手不及,巨大的冲击力导致多节车厢变形,整个事故现场一片混乱,地上散落着车厢的残片和破碎的座椅,周围充满了恐慌和无助的呼喊声。

这次事故带来的后果是惨烈的,共造成88人遇难,62人重伤,许多家庭因此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贵昆铁路的运行也被迫中断了超过44个小时,导致滞留的旅客无法准时抵达目的地,各地的铁路部门不得不紧急调派列车疏散滞留的乘客,尽力维持铁路系统的稳定运行。

事故发生后,铁路部门迅速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调派了大量的救援人员和设备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医疗人员紧急将伤者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铁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则加紧勘察事故原因,修复受损的铁路设施。

在救援的同时,铁道部也迅速成立了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试图还原事故发生的全过程。

铁道部部长丁关根作为铁路系统的最高领导者,深感责任重大。

他第一时间在铁道部召开紧急会议,听取各个部门的事故报告,详细询问了事故的情况、伤亡人数和铁路的损失情况,并了解救援工作的进展。

随后,丁关根亲自前往事故现场视察,向一线的救援人员了解详细的情况,并指导现场救援工作。

他在现场逐一察看受损的车厢和铁轨,检查事故路段的基础设施。

他与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和工程师交流,仔细询问了救援进度、线路修复情况以及后续的清理工作。

经过深思熟虑,丁关根决定为此次事故引咎辞职,主动承担责任。

他在向上级递交的辞呈中,详细说明了对事故的调查结果,并表示自己作为铁道部部长,必须对这一重大事故负起领导责任。

1988年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5次会议,正式批准了丁关根的辞职请求。

政治复出与晚年生活

在经历了铁路事故引发的政治低谷后,1988年8月,丁关根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被任命为国家计委副主任,负责一些与国家经济规划和发展相关的重要任务。

这个新岗位为他提供了重新贡献力量的机会,他凭借过往丰富的管理经验,迅速投入到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之中。

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许多新政策需要落实和执行。丁关根积极参与到这些政策的研讨和制定中,努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丁关根在国家计委的表现很快得到了肯定,不久后,他被调任统战部部长,负责民族和宗教事务、党外人士的团结工作。

统战工作在中国政治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丁关根走访了多个地区,深入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和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工作。

在担任统战部部长后,丁关根的贡献再次获得重视,他被任命为中宣部部长。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多样化的文化表现结合起来,是中宣部的核心任务。

丁关根在这一岗位上明确提出,文化宣传要坚持“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提出要以“双百”方针作为指导,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在艺术创作中保持多样化,允许不同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并存。

在他的推动下,中宣部启动了一系列文化和艺术创作的改革政策,推动影视、文学等领域的内容创新和精品创作。

他特别鼓励创作者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寻找灵感,拍摄和制作反映民族精神、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

这一时期,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不少作品获得了广泛好评。

丁关根在中宣部的工作直至他晚年才逐步减少。

晚年时期,他主要生活在北京。2012年,他因病去世,享年83岁。

0 阅读:2

小盒才露煎煎饺

简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