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结构”之背景层
2.“背景层”蕴含着的佛教方面的“文化内容”,是被知觉物本身——“奇石形式”本身信息。
比如长江丹彩石《天女散花》(见图33-10),

图33-10 《天女散花》 长江丹彩石 吕沛霖 藏
在烟黄色的背景上,在中部偏左的位置上,那淡紫色、灰白色构成了一位天女的形象,她现身并撒下天花。
显然,这个构图蕴含着的佛教方面的“文化内容”。据佛教经典《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记载:一次,如来佛在西天的莲花宝座上讲述经文的时候,忽然感知到得意弟子——维摩诘得了疑难杂症。于是,他便派门下弟子前去探病。
然而,弟子们惧怕维摩诘会在佛理上刁难自己,因为过去佛弟子修行时都受到维摩诘居士的呵斥,没有直面他的勇气。于是,如来佛便让“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带领舍利弗等众多弟子同往探病。
同时,他还推断出维摩诘要趁此机会宣经释典。于是,他便让天女前去监督弟子们的受教情况。
天女便手提花篮来到了凡间,低头一看,果然见到维摩诘在向弟子们传授经法。于是,天女将花篮里的鲜花洒向凡间。从文殊菩萨开始,花瓣纷纷落在众菩萨身上后,它们又自然而然地滑落。但是,落在舍利弗身上的花瓣却粘附在衣服上,即使他施展神力,也无法将花瓣拂去。众人看到此番景象都诧异万分。
天女道:“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舍利弗得知了天女的教诲,便越发努力学习经文了。
显然,在佛教里,《天女散花》象征着道行的不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
当然,长江丹彩石《天女散花》,它表面不同石色构图也表现了我国古代的一则神话传说,它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循环,展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因此,以该神话传说衍生出来的京剧、黄梅戏、壁画也比较多,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石道》(1-4卷)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