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的罪恶之火:烧毁圆明园,劫走的岂止是文物?

万岁爷 2025-01-24 18:08:12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有些伤痛纵然经过时间的冲刷,仍旧让人难以忘怀。圆明园这处往昔无比辉煌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掠并付之一炬,变成了一片荒芜之地,它所蕴含的璀璨文明被残酷地摧残,众多珍贵文物也被掳至海外。这不但给中国的文化遗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对民族尊严带来了沉痛打击。现今我们回顾这段过往,内心充斥着悲愤和痛惜。

要不是1860年英法联军那场大火,您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就不会是如今这张照片,而是那举世瞩目的圆明园了。这儿是横店影视城,建有仿造的圆明新园,它复原了北京圆明园95%的建筑群落,宏伟又精巧,不过我觉着没有哪个中国人能从这儿笑着离开。1860年10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军指挥官额尔金下了一道特别的指令,要占领圆明园。

此前,咸丰皇帝早就跑到承德的避暑山庄去了。北京城仅剩下几万守兵,守护圆明园的就一个管园大臣以及二十来个空着手的太监。跟那三千五百多名直冲向圆明园的英法武装亲卫军相比,这简直就是以卵击石。那圆明园到底被抢走了多少东西呢?多得压根没法数。有法国士兵讲,他自己在两天里抢到了价值三千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还有雕塑。

1860 年的 3000 万法郎意味着啥呢?差不多相当于现今的 15 亿至 18 亿人民币。那当时法国的物价水平啥样呢?从同时期作家雨果的著名作品《悲惨世界》的讲述来看,一根法国面包仅需 0.05 法郎,一块羊排不会超过 0.4 法郎。一个缝纫工每天工作 17 个小时,也就挣 0.6 法郎。这就是说,一个普通士兵光是在圆明园当了两天强盗,所得到的财富,是一个普通法国人得工作 20 万年才能挣到的。

这笔财富能让他全家老小享用好几辈子甚至几十辈子,可他仅仅是那三千五百多名洗劫圆明园的联军士兵中的一员。对,就是三千五百个强盗中的一个。等抢到的东西多得他们实在没法装了,额尔金就下令在稍远的地方放火。一座有着一百五十年历史、举世少见的皇家园林,就这样最终变成了一片火海。那火足足烧了三天都没灭,大约一万零五百卷包含中国历史、科技、哲学以及艺术的图书档案,都在这场大火中化为了灰烬。

当时英军的随军牧师在日记中这般写道:一个都别留,一间房屋也别剩,要让这儿没了宫殿的踪影。现在咱回北京,大功已然告成。

啥大功呀?那不过是抢夺别国文物、糟践别国文明的所谓“大功”罢了。让人痛心的是,圆明园遭劫只是中国文物在近代所历经的众多磨难之一。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了海外。同时,按照联合国的数据,有164万件中国文物分散在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里,至于民间收藏的文物那更是多得数都数不清。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中国馆里,堆满了从圆明园抢来的3万件宝贝。大英博物馆对外展示的中国文物馆藏有2.3万件,可据学者研究,实际数量起码有20万件。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这一传世画作,曾被不识货的英法联军士兵夺去,而后仅以25英镑的低价卖给了大英博物馆。难道25英镑贱卖的只是这幅画吗?并非如此,当时的国家尊严和国民的体面也一同被贱卖了。就在三个月前,大英博物馆搞了个叫晚清百态的展览,展出的300多件文物里,连南京条约的英方原件都包含在内。

泛黄的纸安安静静地搁在展柜中,仿佛在告诫我们,所有的耻辱尽管已化作历史,但确确实实存在过。好比你现今踏入横店影视城的圆明新园,虽说能领略到几百年前中国古代工匠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越是感慨,就越清楚真正的圆明园早已在那屈辱岁月的打砸抢烧和炮火中消逝了。

前些日子,大英博物馆传出有两千多件馆藏文物不见踪影,这事儿不但让英国震惊,咱中国人也被惊到了。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要求大英博物馆把中国文物无偿归还。想当年,一个强盗把抢来的东西公然展览,简直无耻到极点。如今这强盗年老力衰,连抢来的赃物都看不住了。或许跟强盗好言好语没啥用,那咱就得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和办法把咱们的东西要回来。

历史的车轱辘不停往前滚,圆明园的那些残破墙壁还立在咱们国家的土地上,静静地讲着过去的伤痛和耻辱。但是,咱不能光把这伤痛搁在脑子里,得把它变成往前冲的劲儿。保护文化遗产,这是咱对老祖宗智慧的尊敬,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延续。咱盼着那些流落在海外的文物能早点回到祖国,再找回以前的光彩。同时,咱得拿历史当镜子,让国家越来越兴旺发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显出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力量,保证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贝在新的时代发出更亮的光。

0 阅读:4
万岁爷

万岁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