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立陶宛旅”派遣20名士兵组成先遣队进驻立陶宛,为德军未来在立陶宛长期驻军作相关准备。
预计到2027年底部署人数将高达五千人。这是二战以来德国联邦军精锐战斗旅首次在国外建立军事基地,并长期驻扎。
国防开支超一千亿美元的国家,此前只有美国和东大。其次,德国驻军立陶宛,剑指白俄罗斯和加里宁格勒,明显是针对俄罗斯,而且是呈进攻态势。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接拉脱维亚,东连白俄罗斯,南邻波兰,西濒波罗的海和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号称“欧洲中心”,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德国一旦放开发动二战带来的道德原罪枷锁,倾尽所能发展军备,很快就能成为军事大国。其三,俄乌战争让德国发展军备获得最佳时机。战后70余年德国一直在忏悔反思,并积极融入欧洲和世界。20世纪70年代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华沙一跪让周边邻国看到了德国洗心革面的崭新形象,稳固了德国重新崛起的根基。
德国,韬光养晦,默默无闻了数十年。相较而言德国比法国更有实力成为欧盟的领头羊。其四,以现在德国的科技水平,德国有短期内拥有核武器,建立核威慑的能力。其五,兵源素质。德国有近8500万人口,是欧洲第二人口大国。虽然德国人过了79年的和平生活,但德国依然尚武。德国深得“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精髓。德国的体育产业无论是产业质量还是效益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德国人寿命比世界平均值高10岁,原因之一就是德国人爱运动。
虽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近八十年。但德国历史上的尚武传统,演变成了崇尚运动。全民军事化训练演变而来的强调纪律性、强调遵守规则的文化,造就了和平时期德国人是好员工,一旦需要入伍就是好士兵。对于俄罗斯来说,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德国重新武装。斯大林曾说过“我认为,一个重新武装的德国军队既不符合我方利益,也更不符合西方利益。一支一度逼近莫斯科和开罗门户的无敌大军,一旦重新崛起,迟早会彻底颠覆世界格局。”
二战德国将领冯•梅林津在晚年战争回忆录《坦克战》的结尾这样表示:“四年的腥风血雨,虽然被冷酷而资源异常丰富的敌人最终打败,但我不得不承认,德国军队有着自己伟大的历史传统,没有辜负老普鲁士陆军之父和战略之父克劳塞维茨的伟大信仰和理想,以及对德意志民族和人民的庄严诺言。终有一天,这支军队将再度崛起,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