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充满活力的培训行业中,培训师作为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理念与智慧的启迪者,其职业素养与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着学员的成长与发展以及自身在行业内的声誉与地位。要想在这一领域中脱颖而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训师需要着力培养并坚守一系列关键习惯。以下这五个维度的习惯,恰似明亮的灯塔,将为培训师照亮通往卓越成就的航道。
一、朗读:雕琢声音,内化知识
朗读对于培训师而言,是构建卓越表达能力与深厚知识储备的重要基石。它犹如一把精巧的刻刀,精心雕琢着培训师发声的艺术;又似一座桥梁,引领培训师深入知识的内核。
1、精准发声的基石
对于培训师而言,清晰、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是有效传递信息的首要条件。而朗读则是训练发声技巧、提升声音掌控力的核心途径。通过持续的朗读练习,培训师能够熟练掌握诸如呼吸控制、语调抑扬、语速节奏等发声要点,使声音具备更强的穿透力与表现力。例如,在大型培训场合中,一位经过良好朗读训练的培训师能够轻松地将声音传达到每一个角落,且通过语调的巧妙变化来突出重点、激发情感共鸣,让学员更易沉浸于课程内容之中。反之,若缺乏朗读训练,可能会面临声音沙哑、发音模糊或语调平板等问题,极大地削弱培训效果。据相关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朗读练习的培训师在声音稳定性和表现力方面比不进行朗读的培训师平均高出 30%。
2、知识内化的加速器
朗读不仅仅是出声诵读,更是一个深度内化知识的过程。当培训师朗读各类文本时,文字信息会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进入大脑,经过大脑的深度加工与整合,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吸收与存储。以专业知识类书籍朗读为例,在朗读过程中,培训师需要对复杂的概念、理论进行理解与梳理,这一过程促使大脑建立起更为稳固的知识链接。有经验的培训师分享,将一本专业书籍朗读一遍后,对书中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时长相较于单纯默读显著提升。就像我自身,四年前开启每日朗读之旅,在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时,尽管周围有播音员播报航班信息的嘈杂,我仍能在角落坚持朗读 10 分钟;家人住院期间,我也会在医院走廊口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国学经典等各类书籍,我不仅熟悉了自己的声音状态,更对书中知识有了深刻的感悟与记忆,还为培训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培训中能够自如地引用经典语句来阐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涵。同时,朗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文学作品、行业报告等,还能拓宽培训师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体系,为培训课程提供更多元化的素材与案例支撑。
二、学习:持续探索,精进不止
学习是培训师保持行业敏锐度与专业深度的核心动力源泉。唯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培训师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引领学员前行,避免被淘汰。
1、紧跟时代的知识更新
培训师所处的行业环境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新的理念、技术、方法层出不穷。为了能够在培训中为学员提供最前沿、最具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师必须保持高度的学习敏锐性,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渗透,数字化转型培训需求日益增长。培训师若能率先深入学习数字化相关知识,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数字化营销策略等,并将其融入培训课程,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那些能够及时跟进新知识领域的培训师,其课程受欢迎程度和市场需求度平均每年以 20%的速度递增。
2、多元学习途径的融合
在追求知识增长的道路上,培训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习途径,构建全方位的学习网络,以实现知识获取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1)听书
借助喜马拉雅、得到等专业听书平台,培训师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广泛涉猎各类书籍知识。这些平台提供的书籍拆解音频,通常将一本数小时乃至数十小时才能读完的书籍浓缩为 20 - 30 分钟的精华内容,培训师可以通过倍速播放等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书籍的核心要点,快速拓宽知识视野。例如,一位培训师通过每天听书学习,在一个月内就能了解到多本不同领域经典著作的主要观点,这对于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和丰富培训课程内容具有极大的帮助。
(2)听课
线上线下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培训师提供了与行业专家、学术权威深度学习交流的机会。线上音频视频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培训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灵活选择学习;线下专业讲座、培训课程则能够提供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学习体验。例如,参加行业知名专家举办的线下培训课程,培训师不仅可以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能与专家直接交流互动,解答疑惑,获取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职业发展指导。
(3)看书
阅读专业书籍仍然是培训师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构建系统知识框架的重要方式。培训师应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和职业发展规划,精心挑选经典教材、前沿研究著作、行业案例集等进行研读。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绘制思维导图等,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与内化。同时,可以结合参加读书俱乐部、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从不同视角加深对书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培训班
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班,无论是线下集中授课式还是线上一对一辅导式,都能够为培训师提供高强度、系统性的学习体验。在培训班中,培训师可以接触到行业内顶尖的培训师资团队、先进的培训课程体系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系统学习、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环节,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快速提升与转化。例如,一个针对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培训班,会从课程目标设定、内容架构搭建、教学方法选择、评估反馈机制建立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帮助培训师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设计开发的核心要点和实用技巧,提升课程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输出:知识转化,价值传递
输出是培训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价值、彰显专业影响力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输出,培训师不仅能够巩固自身知识体系,更能为学员成长与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1、语录:知识凝萃的智慧结晶
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语录以其简洁精炼、易于传播与记忆的特点,成为培训师输出知识的有效形式之一。培训师可以将专业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关键原则、重要经验等凝练成简短而富有启发性的语录。我自己就每天坚持总结培训语录,至今已积累了将近六七百条,还曾连续 1000 天总结出 1000 条关于生活职场感悟的语录。培训师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分享这些语录,不仅能够吸引学员的关注与思考,还能逐步树立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思想引领者形象,提升个人品牌影响力。
2、经验干货:实践智慧的系统呈现
培训师在长期的培训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学员来说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将这些经验进行整理、提炼,形成系统的经验干货文章、工具或资料,能够为学员提供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学习资源。例如,在销售培训中,培训师可以针对客户开发、销售谈判、客户关系维护等关键环节,详细阐述每个环节的常见问题、应对策略、实用技巧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这样的经验干货输出,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提升工作绩效。同时,这些经验干货也可以作为培训师后续课程研发的重要素材库,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课程内容。
3、短视频与微课: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传播新载体
随着短视频平台和在线教育平台的蓬勃发展,短视频与微课成为培训师知识输出与传播的重要创新形式。培训师可以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精彩案例、实操演示等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借助短视频平台的强大流量分发机制,快速触达大量潜在学员群体。例如,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一个关于手工制作技巧的短视频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简洁的语言讲解,让学员在几分钟内快速掌握某个制作要点。微课则是将完整的培训课程进行碎片化、模块化处理,方便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培训师通过在在线教育平台发布微课课程,不仅能够实现知识的广泛传播,还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四、思考:深度洞察,创新启迪
思考是培训师从知识的吸收者向创造者转变的关键枢纽。它促使培训师深入挖掘知识内涵,为培训课程注入独特的灵魂与创新活力。
1、打坐静思:内心宁静中的深度探索
打坐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为培训师提供了一个排除外界干扰、回归内心宁静的思考环境。在打坐过程中,培训师可以调整呼吸、放松身心,使思绪逐渐沉淀,进而聚焦于培训课程设计、知识体系优化、学员需求分析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例如,在筹备一门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训课程时,培训师通过打坐静思,深入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从企业价值观塑造、员工行为规范引导、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思考,梳理出清晰的课程逻辑架构和核心教学内容。研究发现,经过定期打坐静思训练的培训师,在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系统性方面比未进行该项训练的培训师平均高出 25%。
2、行走深思:动态环境下的灵感捕捉
与打坐静思相对应,行走深思则是在动态的环境变化中激发思考灵感的有效方式。培训师在行走过程中,身体的运动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能够刺激大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城市街头漫步时,培训师可以观察到不同行业的商业运营模式、消费者行为特征、社会文化现象等,这些观察所得可以为培训课程中的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分析、企业文化融合等内容提供丰富的现实案例和创新思路。一位培训师在观察到街头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后,将其融入到企业创新管理培训课程中,为学员提供了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全新视角和实践案例,受到学员的广泛好评。
五、跑步:体能续航,意志砥砺
跑步对于培训师而言,是保障职业续航力与强化心理素质的有力支撑。它赋予培训师应对高强度工作的体能基础,更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体能支撑的关键作用
培训授课工作对培训师的体力和精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长时间的站立、高强度的语言表达以及持续的精神集中,都需要良好的体能作为保障。例如,一场为期数天的集中培训课程,每天培训时长可能达到 6 - 8 小时甚至更长,如果培训师缺乏足够的体能储备,很容易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出现身体疲劳、声音嘶哑、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培训质量和学员学习体验。而跑步作为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培训师的心肺功能、耐力水平和身体协调性,确保培训师在长时间授课过程中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据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坚持每周跑步 3 - 4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的培训师,在长时间授课过程中的疲劳感和身体不适症状比不跑步的培训师平均减少 40%。
2、意志磨炼的精神助力
跑步不仅仅是对身体体能的锻炼,更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砺。在跑步过程中,尤其是长跑训练,培训师需要克服身体的疲劳感、肌肉酸痛以及心理上的惰性和放弃念头,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培训师的职业工作中。当面临课程研发困难、学员反馈不佳、市场竞争压力等挑战时,跑步所培养的意志力能够支撑培训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持续探索解决方案,不断追求卓越。例如,一位培训师在开发一门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培训课程时,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和资源限制,在多次尝试失败后,他凭借跑步锻炼出的顽强意志,坚持不放弃,不断调整思路、优化方案,最终成功推出了高质量的课程,获得了学员和市场的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朗读、学习、输出、思考和跑步这五大习惯对于培训师而言,犹如五根相互支撑的支柱,共同构建起培训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稳固大厦。
记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当你将这些习惯融入生活,你会发现,你不仅在职业上取得了成功,更在个人成长上获得了巨大的满足。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开始,培养这些黄金习惯,成为更优秀的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