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黄雀》以黑马姿态登上影视剧榜单前列,这部由《对手》原班团队打造的刑侦剧,凭借硬核剧情和演员的精湛表现,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在郭京飞、秦岚等实力派演员的光环下,青年演员郭丞饰演的哑巴角色小春意外成为话题中心。
“他不需要一句台词,仅靠眼神和动作就让人心疼到骨子里”——这是观众对郭丞表演的真实评价。
这位来自四川的演员并非初出茅庐。
在《回来的女儿》中,他与梅婷对戏时展现过细腻的情感张力;《陈情令》里与王一博同框时,他饰演的蓝景仪灵动活泼。
但直到《黄雀》里与郭京飞产生化学反应,郭丞才真正迎来事业转折点。
为塑造聋哑角色,他提前三个月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每天观察聋哑青少年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甚至用手语参与课堂讨论。
“有次拍摄间隙,现场工作人员真的以为他是聋哑人,用手势和他交流了半小时”导演在采访中透露。
《黄雀》的叙事结构为郭丞提供了绝佳舞台。
双线并行的剧情里,1994年的热血警员与2004年的颓废中年形成强烈对比,这种时空交错的宿命感恰好与小春的沉默形成互文。
当郭京飞饰演的郭鹏飞在火车站追踪盗窃团伙时,小春作为底层边缘人的存在,既是案件线索的关键拼图,也折射出世纪之交的社会生态。
剧中他偷手机送给暗恋女孩导致对方失业的桥段,被观众称为“年度最扎心镜头”——颤抖的指尖、涨红的耳根、慌乱躲避的眼神,这些细节处理让角色的无力感穿透屏幕。
该剧对现实议题的挖掘远超普通刑侦剧。
火车站里流动人口的生存困境、传销组织的运作模式、器官买卖的黑色产业链,这些元素通过小春的视角被具象化展现。
当反扒警察与盗贼在月台上演猫鼠游戏时,镜头总会扫过蜷缩在角落的聋哑少年,暗示着罪恶滋生的土壤里总夹杂着被时代碾碎的个体。
“小春像是照进黑暗裂缝的一缕光,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发不出声音的群体”编剧王小枪在创作手记中写道。
郭丞的表演突破不仅在于形似。
拍摄花絮显示,他专门研究过聋哑人群体的发声习惯——由于长期缺乏语言训练,他们的喉部肌肉会形成特殊震颤。
这种生理特征被他融入表演,当小春激动时脖颈青筋暴起却发不出完整音节的状态,让医学顾问都惊叹其还原度。
与郭京飞的对手戏更是充满张力,两人在审讯室隔着玻璃的对视戏份,被网友截取为“无声胜有声的演技教科书”。
从《陈情令》里的仙门子弟到《黄雀》中的市井少年,郭丞的转型之路印证着演员与角色互相成就的真理。
正如郭京飞在采访中强调:“好演员需要遇到能激发潜能的对手,就像小春遇到郭鹏飞,戏里戏外都是命运的转折点。”
随着《黄雀》热度持续攀升,这个29岁的演员正用实力证明,所谓“爆红”不过是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
当镜头再次对准火车站熙攘的人群,小春蜷缩在长椅上的剪影,已然成为国产刑侦剧史上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