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西方的代价,让俄罗斯差点万劫不复,普京不想重蹈叶利钦的覆辙

秦蓁的号 2024-12-23 15:32:36

"在我们的最新历史中,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时期,上一代俄罗斯领导人愿意以毁灭自己的国家为代价,希望俄罗斯能够成为所谓'西方文明世界'的一部分,但到头来都一无所获。" 近日,普京在接受采访时如此感慨。言语间透露出的不仅是对前任领导人政策的批评,更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回望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叶利钦政府为了快速融入西方世界,采取了激进的"休克疗法"。一夜之间,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大规模私有化,价格全面放开。这场剧烈的经济转型给俄罗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通货膨胀率在1992年达到了惊人的2500%,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激增。曾经的超级大国沦落到需要进口粮食和日用品的地步。更令人痛心的是,一小撮寡头趁机攫取了大量国有资产,而普通民众的积蓄在恶性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

1998年,俄罗斯爆发了金融危机。政府被迫宣布债务违约,卢布对美元汇率暴跌75%。这被认为是俄罗斯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俄罗斯第一任外交部长科济列夫甚至认为,北约不再是威胁,俄罗斯应该全面向西方靠拢。

然而,西方并未像叶利钦政府期待的那样,将俄罗斯当作平等的伙伴。相反,北约不断东扩,一步步逼近俄罗斯的家门。当俄罗斯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时,西方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落井下石。

正如普京在采访中所说:"一旦俄罗斯的潜力缩小、变得虚弱,他们就开始摧毁它,而不是让它成为这个文明世界的平等伙伴和参与者。"这句话道出了俄罗斯政治精英的切肤之痛。

这段历史给普京留下了深刻印象。自2000年上台以来,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拒绝无条件向西方靠拢。在他看来,只有保持强大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尊重。

普京现在重提这段历史,显然是要给那些仍然对西方抱有幻想的俄罗斯精英敲响警钟。在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这番话更具现实意义。他要告诉国内外,今天的俄罗斯不会重蹈覆辙,不会为了讨好西方而牺牲国家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并非完全否定与西方对话的可能性。他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我们看到局势发生变化,有机会和前景与其他国家建立关系,那么我们准备这样做。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他们的问题。但这不能损害俄罗斯联邦的利益。"

这番话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俄罗斯愿意与西方对话,但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普京用19世纪克里米亚战争后的历史为例,提到当时俄罗斯敌国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的名言:"俄罗斯不生气,俄罗斯在积蓄力量。"

如今的俄罗斯,显然已经吸取了上世纪90年代的教训。在普京看来,国际关系中一切都可能改变,但国家利益是永恒不变的。这种认知,深深植根于他对90年代俄罗斯历史的反思之中。

叶利钦时代的教训,让普京深刻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才是根本。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即便加入所谓的"文明世界",也不过是沦为他人的附庸。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俄罗斯,宁可承受制裁的压力,也要坚持自己的战略选择。

面对未来,普京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俄罗斯准备与任何国家改善关系,但前提是不损害本国利益。这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叶利钦时代的血的教训,让俄罗斯认识到:一个大国的复兴之路,绝不能建立在放弃主权和尊严的基础之上。

2 阅读:42
评论列表

秦蓁的号

简介:深圳卫视、东南卫视、广东卫视、湖北卫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