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手机厂商在短短三年内成功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大厂,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如今却在中国真实上演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蓬勃发展,让欧美国家如坐针毡。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车企征收高达 102%的惩罚性关税,随后又向欧盟施压,使其跟进征收 38.5%的关税。然而,欧盟由 27个国家组成,各国意见不一,“内讧”已然开始。
近期,西班牙《阿尔赛报》公布了一组数据,在欧盟 27个国家就是否对中国车企加征关税进行的公开表决中,法国、意大利等 10个国家投了赞成票,西班牙等 12 个国家投了弃权票,而德国等 5个国家则坚决反对欧盟加征关税的决定。
从赞成与反对的比例来看,赞成的国家似乎占据优势,该法案似乎应该能通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欧盟要想成功实施这一提案,难度不小。因为欧盟各国与中国市场有着密切的合作,那些投弃权票的12个国家,很可能会改变立场。
类似的情况已经在西班牙身上发生了。西班牙高层在 9 月份访华结束后,立即改变态度,投出了弃权票,显然是担心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目前,中国已经对猪肉、牛奶等制品实施了进口管制,这对欧盟各国的整体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
西班牙的做法是明智的,既不得罪中国市场,又避免了美国的相关制裁。中国放弃波音,将 160 架大飞机订单给了空客,双方本应加强贸易合作,但法国却带头抵制中国车企,实在是“忘恩负义”。而西班牙主动邀请中国车企建立生产基地,展现出了大格局。
与西班牙等“温和派”不同,德国的态度非常强硬,从欧盟提出增加关税法案开始就一直表示反对。其理由很简单,目前欧洲各国的汽车中,只有德系车在中国还卖得动,如果惹怒了中国,德国将无法承受后续的对等反制。
在欧盟成员国“内讧”加剧后,德国方面直言:即使欧盟实施惩罚性关税,中国电动汽车仍有漏洞可钻!
只要有一个国家不同意,即使欧盟实施了加征关税新规,严格来说也是失败的。中国车企仍然可以在这些国家建立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这将导致欧盟内部的差异更加明显,矛盾也会日益激化,给欧盟的后续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欧盟高层必须认真考虑是否要迈出这一步。
德国大众集团也表示:无法承受中国对等反制带来的伤害,甚至可以为在中国市场经营的中国车企提供补贴和帮助!这种表态与德国的态度一致,这种“过度保护主义”肯定无法得到欧洲的支持。
近年来,欧盟与美国的关系微妙,此次欧盟增加关税的举动,很可能是 27 个成员国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目的是加速中国供应链赴欧建厂。法国明明与中国有深入合作,却带头抵制中企,或许是想让这场戏看起来更真实。
但最糟糕的情况是,欧盟内部被“腐蚀”,部分国家坚决跟随美国,那么这场“内讧”可能会演变成你死我活的局面。对此,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