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忠都秀壁画中的阴阳交感:老赵闲聊广胜寺水神庙壁画阴阳交感2-2

乐艺会 2024-10-21 08:56:23

二郎花钱  心心藏品

6、元代戏曲壁画中的阴阳交感

水神庙南壁东半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戏剧壁画的上端有:“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舞台横额,下面是剧团在登台演出时祭奠水神的情景。画中方砖铺地,幕幔悬挂,台分前后,场分上下,出现了7男4女11人。生、旦、净、末、丑角色齐全。正中穿红衫女扮男装者便是主角演员忠都秀。其中元代戏剧壁画1998年被编入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本。

这里所谓的十一人。除了后面帷幕露面的后台人员,其实真正参与祭神演出的演员,就是十人。前排五人,后排五人。后排中右边两人为女演员,前排五人中,1、3、5为女扮男装的女演员,所以十个演员中,正是五男五女,完全符合阴阳平衡的原则。因为这不仅是忠都秀演出的真实纪录,一旦上了壁画,也已经是艺术创造、系统规划思路的有机部分。

另外,我们从壁画本身作为交感触媒的功能角度看,这也是在以阴阳对峙交感天地合和而降雨的方法。至于这十人所扮相的是何种剧目,我们不参与具体的探讨,总之,假设不符合祭水神的方向,则大致不是。

同时,本壁画中也许还蕴含着另一个意义,演员分前后,大致是前排演员为更有代表之更重要者,诸如名角顶流之类,那么,为什么前排的五个演员中,既然有男有女,那么为什么所有的前排女演员都要女扮男妆呢?有妆有不妆,岂不更加丰富了视觉感受吗?这其中就可能存在我们此前所阐述的,在祈雨衣柜中的一个女性回避原则,比如我们上面所说,在祈雨风俗中,有专门负责维护秩序的人,他们手握柳耙条驱赶一路行人,特别不让女人冲撞祈雨队伍的马头。晋北地区在抬龙王的队伍中,其中头报的角色负责开路,用柳条鞭打路边前来观看的妇女,以防“冲神”。以及万历四十八年山西洪洞县霍山《水神庙祭典文碑》中,也曾经明确规定,三月十八日祭神的时候,“其乐妇只供装扮,不得夤夜入庙亵神”。作为女性本身,尚且需要在祈雨仪式中保持回避,以免冲神,就如水神庙中后庭女性须与前庭男人们分隔一样,更何况是身份并不尊贵的乐妇们,她们就只供装扮,而不得入庙亵渎神灵了。

二郎真武花钱 王帆藏品7、《对弈图》中的阴阳交感

在壁画对弈图也就是俗称的下棋图中,其阴阳交感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围棋棋子本身就是一黑一白,显示是阴阳对应,围棋之道,其实就是阴阳之道。纹枰对坐,动静分明。先行为阳,后行为阴。阴阳调和,万物和谐。阴阳不和,孽缘遂生。围棋之行,有留气,有争劫,有提子,有斜飞,还能动辄杀一条大龙,岂非云龙之戏。所以围棋之道,就是最好的阴阳交感的触媒。

《博物志》作者张华是围棋爱好者,常待晋武帝司马炎下棋。他在《博物志》一书中记载了围棋的起源传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相传尧帝娶妻散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端,常滋事寻衅,横行乡里。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尧帝上前请教训导丹朱之术,一仙道:“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遂指着沙道石子说,“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丹朱由尧帝处学了围棋,据说果真有了长进。所以,不仅围棋本身象法天地阴阳之行,而且下棋手谈的人,也能从中获得心性的阴阳平衡,也就是从蛮争到和顺,从愚直到慧明。所以,下围棋其实就是阴阳和顺的准确象征无疑。

关羽马钱 刘向东藏品

8、《捶丸图》中的阴阳交感从上述诸多绘画单元的阴阳对应关系、阴阳交感触媒的角度,其实捶丸活动也跟黑白对应的围棋一样,也是一种阴阳对应的象征。作为捶丸圣经的元初《丸经》在开篇就开宗明义地说:宜乎视土燥湿坚坌而安基,择地平峻凹凸以制胜,拽肘运杖,击杓收窝,体无低昂,意无急燥,手持欲固,意运欲和,诚足以收其放心,养其血脉,而怡怿乎神情者矣。不以勇胜,不以力争,斯可以正己而求诸身者也。由是观之,抑亦卫生之微奥而训将练兵之一伎也,宜乎 “君子不器”而与众乐之。由此可见,捶丸的追求之道,其实跟舜让丹朱学围棋一样,都是去蛮争之气,收其放纵之心,和顺身心。达到阴阳平衡的合同众乐。那么,围棋在视觉上有明显的黑白阴阳对应,捶丸有没有呢?其实也有,因为此前我们也已经阐述过,从交感感应的角度,捶丸的长杆与进球的球窝,以及进洞的动作,其实也是阴阳交感乃至于男欢女爱的一种隐喻。之前我们也说过,三言二拍中常见有景东人事,其实就是进洞人事的隐喻,因为多是壮阳补品。而捶丸乃是游戏运动中进洞的最好借用。参见:二郎神的捶丸侍卫与广胜寺水神庙的捶丸随从:老赵闲聊七圣刀花钱要素4

0 阅读:3
乐艺会

乐艺会

鉴赏艺术,分享人文创造之美,推动艺术与生活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