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45年坚守,一句话让口碑如日中天

娱乐读心术 2024-12-02 16:16:22

文丨马真明Eric

编辑丨马真明Eric

嘿,你知道吗?从艺都 45 年了,一直 “颗粒无收” 的陈佩斯啊,就用了一句话,那口碑就跟坐火箭似的蹭蹭往上涨。

这 45 年的光影岁月啊,他的名字可都刻在咱老百姓的笑声里头了,不过随着时间 “轰隆隆” 地过去,好像也慢慢有点远了。

你看他那张脸,圆乎乎的没什么棱角,就跟面皮似的,不管包多少 “馅料”,观众都可喜欢看了。

他可是中国小品的奠基人,也是喜剧的拓荒者呢,可奇怪的是,国内啥一级奖项都没拿过。

在那些个名望啊热闹啊之外,他就想做个纯粹的人,安安静静靠自己手艺吃饭。

从以前红遍大江南北的 “小品王”,到后来离开荧屏好多年,陈佩斯这中间都经历啥了呢?

咱先说说,1954 年的时候,陈佩斯在长春一个艺术世家出生了,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上头有个哥哥叫陈布达,下头还有个妹妹叫陈丽达,就他继承了老爸陈强的衣钵。

在 50 年代的时候,陈强可是荧屏上有名的 “五大恶人” 之一,他演的 “黄世仁”“南霸天” 那可把人恨得牙痒痒,也正因为这样,遭了不少灾,命运老坎坷了。

他本来不想让孩子们搞影视这行,还几次打压陈佩斯的热情,可陈佩斯那天分挡都挡不住。没办法,陈强只好找老搭档田华帮忙,把老二弄进八一电影制片厂了。

打这以后 13 年里,陈佩斯就在没几部的电影里演演匪兵啊地痞啥的小角色。

一直到 1979 年,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一下子就火了,父子俩头一回合作就把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给拿下了。

“咱中国老百姓日子过得太苦了,得把快乐还给他们。” 严肃了一辈子的老父亲啊,总觉得对台下观众有亏欠,就想让老百姓乐呵乐呵。

然后呢,他就跟陈佩斯说走喜剧这条路,这就成了陈家三代人的追求了。

后来啊,《夕照街》《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还有《爷儿俩开歌厅》这些电影,用一种全新的喜剧模式,走进了千家万户。

陈佩斯演了好多小人物,在那些市井街巷里讨生活,修车、开店、下岗、办证啥都有。他经历了一堆挫折,可从来不说放弃,就用那种特贴近老百姓的幽默,影响了一代人呢。

那时候,朱时茂在电影《牧马人》里还是个俊俏小生 “许灵均”,跟丛珊感情可好呢。他和陈佩斯啊,就因为在楼梯口闲聊了几句,就意外地走上央视春晚舞台了。

1984 年,离直播就剩半小时的时候,总导演黄一鹤力排众议,让《吃面条》上台了。他俩那表演可太活灵活现了,把现场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还开辟了春晚小品表演的新类型。

打这以后 15 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就成了春晚的 “金字招牌”,创作出了《卖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王爷与邮差》好多经典作品。

不过呢,在喜剧这条道上,陈佩斯可比他爸走得还坚决。

1988 年,陈佩斯排练小品《狗娃与黑妞》的时候,跟导演组提了个特大胆的想法。他说用单机位拍摄,再用蒙太奇手法切换不同景别,让观众看得更爽。

7 年之后,他又把小品《赶场》直接搬到大沙漠去了,这可是史上第一部户外小品。可他这做法太超前了,导演组不敢轻易弄,结果这两部作品都没按时播出来。

1998 年,陈佩斯把自己琢磨了 7 年的《王爷与邮差》带上春晚舞台。谁知道啊,因为工作人员出了岔子,差点搞出直播事故。

开场才 3 分钟,他俩头套和话筒都掉了,就连唯一的道具扇子都是坏的,事先准备好的音效也没放出来。

这场表演漏洞百出,陈佩斯觉得自己跟个笑话似的,就不想干了。

第二年,他和朱时茂发现,他俩创作的《王爷与邮差》等十个小品,没经过同意就被电视台旗下公司刻成 VCD 拿去卖了。

其实早在 1994 年,陈佩斯就因为版权问题跟央视闹过别扭。后来邹友开导演帮忙调解,两边才和解了。

这一次又这样,陈佩斯可忍不了了,就把侵权公司给告了,让对方赔 166 万经济损失,还得公开道歉。最后他俩赢了,拿了 30 万赔偿金。

打这以后 24 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就从春晚舞台 “消失” 了。

中间春晚导演哈文、冯小刚啥的都找过他俩,劝他俩回来接着演小品。可因为创作理念不一样,陈佩斯就拒绝了,转头走了另一条又苦又孤单的路。

有人就说了,“他要是性子软点,别那么刚,时代舞台中央肯定有他位置。”

但陈佩斯就那样,就算在艺术世界里折腾多少回,也不让作品有一点瑕疵。

后来呢,他老婆王燕玲拿了 70 万,承包了北京延庆一万亩荒山,种石榴去了。

陈佩斯就跟她一起,啥烦心事都不管,天天扛着锄头,跑到林子里当山民。儿子陈大愚也乐呵地跟在后面,上山、过河、摸鱼、打鸟,一直到 18 岁都过得可快活了。

但在陈佩斯心里,一直放不下艺术。2001 年,他拿种果树挣的 35 万,在北京开了个大道影视公司,就开始专心搞话剧了。

那时候小剧场市场可惨淡了,没几个观众,票也卖不出去,根本不是个好出路。好友刘晓庆还劝他出去拍戏或者上综艺,说给钱多还轻松。

可他就笑着摆摆手,说自己活着还是想留下点东西。

很快,首部话剧《托儿》就在长安大戏院上演了,他把那些见不得人的弄虚作假的事都拿出来说。

之后,这作品在全国六大省市演了 30 多场,每场上座率都有 95% 呢。

4 年之后,他自编自导自演的《阳台》更是火遍全国,票房都上千万了。

这作品还出了方言版和普通话版,都进上海戏剧学院教材了。

打这以后,《阿斗》《戏台》《亲戚朋友好算账》这些作品,把小剧场的大门彻底推开了。

2012 年,94 岁的老爷子陈强生病去世了,这对陈佩斯打击可大了。这些年他光忙事业了,没咋照顾陪伴父母,可后悔了。

他爸走了之后,他妈天天哭,精神都出问题了。陈佩斯就慢下来,把老人接家里,自己伺候了好多年,一直到康复。

为了完成他爸的心愿,他开了喜剧表演班,到处传播喜剧理念,培养年轻喜剧演员。

2015 年,他和央视关系变好了,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又上央视了。

6 年之后,他又以导师身份回央视综艺《金牌喜剧班》了,跟郭德纲、英达一起,接着给喜剧事业出份力。

再说另一边,回国后的陈大愚接了他爸手里的喜剧接力棒。

虽说他顶着 “星三代” 的光环,可他也没走捷径。他也是首期喜剧表演班的学徒,从剧团最底层干起,老老实实练基本功。

2021 年,父子俩一起主演的原创话剧《惊梦》出来了,陈佩斯演和春社班主 “童孝璋”,陈大愚演首富之子 “常少坤”。他俩在台上一起表演,全国巡演 150 场,开票不到一小时票房就破 100 万了。

观众看到陈大愚越来越棒,都感慨说:“陈氏喜剧,后继有人了!”

现在,快 70 岁的陈佩斯还在舞台上蹦跶呢,老在各个城市跑来跑去演出。

每场演出 150 分钟,他作为主演从头演到尾,情绪大起大落的,可伤身体了。

一到巡演季,他就整宿整宿失眠,做梦都在背台词、走位,每天都得吃好多安眠药才能睡着。

他儿子看他这样痴迷舞台,老劝他少演两场。

最近在《惊梦》广州站,陈佩斯身体不舒服,发着烧还非要上台,儿子陈大愚不放心,就一直在旁边照顾。

可一上台,陈佩斯就跟忘了疼似的,全情投入角色,一点都不辜负观众。

就像最后一幕,他站在战火纷飞的雪地里,特有力地说:“应了的戏,就得唱,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

没想到,就这一句话,好多网友都夸他,口碑一下子就上去了。

“陈老师绝对配得上德艺双馨,是值得大家尊重的老艺术家。”

下了戏,外甥女张嘉芸带着丈夫米修、父亲张山和母亲陈丽达,都来给舅舅祝贺演出成功。

现在陈佩斯到晚年了,一边享受着四个孙子女在身边的快乐,一边还在舞台上研究喜剧的各种可能,你说他这算不算人生赢家啊!

0 阅读:12
娱乐读心术

娱乐读心术

一个圈外摸爬滚打20年的资深娱乐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