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烧烤,不仅是味道多样,食材和少数民族特色,也是多种多样。
烧烤,是从早到晚都可以吃的东西。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不适合吃烧烤的。
轻烧烤打开一天-烧饵块饵块摊,应该是距离写字楼最近的烧烤摊了。打工人的一天,都是从路边的烧饵块摊摊开始的。5块钱的饵块自由,3分钟的轻烧烤,大概是打工人一天之中为数不多的满足。
一个标准的卷好的饵块,能满足一个成年人一上午的能量消耗。不到一平米的炭火盆,不断来回翻动四五张饵块和其他食材,能体现出一个摊主的技艺水准。
糯米或者紫米的饵块,包上油条、烤肠、鸡柳、鸡蛋、包浆豆腐……;加上洋芋丝、菌脚、腌菜花生碎;刷上甜酱、辣酱、卤腐酱。在大理古城,还能找到现捏成饼状的饵块。
这样的轻烧烤,才是云南人一天的开始。
从上午到晌午-烧洋芋吃洋芋,长子弟。
昭通、曲靖、昆明周边一带,有很多这样的洋芋摊摊。
烤洋芋的师傅多为女性,洋芋有大有小,一只手戴着手套,不断给炭盆上的洋芋翻面;一只手拿着小刀,不断削去烤糊的部分。
有口感脆的,有口感面的。
人们喜欢随意落座,挑选自己看中的洋芋,在20多种调料里,调制蘸水。一边烤,一边吃。滇东烧烤,吃的是一个悠闲。
云南烧烤文化的中心-建水烧烤红河州的建水是云南烧烤文化的中心,无论是一个人的烧烤,还是一群人的烧烤,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
大板井附近有很多豆腐坊,豆腐都是手工包制而成的。
建水古城西门的烧豆腐
炙热的火力,让豆腐迅速膨胀,两面焦黄,沾上辣椒面,是满满的幸福感。
吃一颗豆腐,放一颗包谷粒,用这种方式计数,是建水烧豆腐的特色。
除了建水烧豆腐、小肉串,在建水的烧烤店还能吃到各种昆虫食材的烧烤。适合大多数的烧烤调味,是建水烧烤派系遍布云南省的关键。
卤烤也是建水烧烤的独特技能
猪蹄、鸡爪、猪皮等难以烤软的食材,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更为入味,一方面能够保持软糯带胶质的口感。
无法复刻的味道-傣味烧烤在研究烧烤这件事情上,傣族人民真的是功绩卓越。在调味上更是遥遥领先。可能是香料,可能是食材,可能是烤食物的人。离开了德宏和西双版纳,就很难再复制出这种味道。
菜市场的里的傣味烧烤,一般是下午才出摊。夜里的普洱、德宏、西双版纳,总是弥漫着一股烧烤味。从饭点到后半夜,烧烤摊上的人们应接不暇。
傣味烧烤的优势在于调味和食材丰富,有着说不出的香气,但是又猜不出用了什么香料。
香茅、大芫荽、胡辣椒、小米辣等香料的排列组合,撺掇出不同的味道,造就了超越孜然的神秘香气。
同一个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区,也善用不同的方式调制蘸水。德宏地区的傣族,喜欢用腌菜糕蘸水;西双版纳地区则喜欢用烧制后的番茄,做成番茄喃咪。
猪脸、猪牙床、猪鞭、奶渣(猪乳房)、牛胸膘都是傣味烧烤的常见食材。
两只竹爪,就能在炭火盆上翻转出一大片毫崩。
为保持食物的鲜嫩,傣族人民学会了使用芭蕉叶把食物包起来烤的方法-包烧。这种方式完全领先于锡纸烤。油呛心管、烤胸膘、作料鱼、烧茄子都是每桌必点。
把食物烤熟-滇西北一方面,滇西北的丽江、香格里拉和怒江,可能不善于烤制食物。在烧烤的腌制、调味等等环节都落后于其他派系。
另一方面,这片高原盛产松茸、松露。这些珍贵的食材,往往食物本身的香气就大过于任何调味。无需考究什么花样,把食物烤熟就行。
除此之外,还有昭通小肉串、临沧的佤味烧烤等多个派系。都集合了当地食材优势和少数民族做法。
希望云南的吃货们走出去看看再评论本地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