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写字实是写心,书法亦是如此

寓书喻画 2022-02-18 14:14:08

导语: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在文坛处于领袖地位,在政坛上也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谥号“文忠”。他与韩愈、柳宗元齐名,诗词文章更是广为传唱。

欧阳修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他少时被恩师、上司赏识,过得肆意畅快、风流浪漫;

中年被贬后,依然心系百姓,写出不朽名篇;

年老身处高位,不忘提携后辈,挖掘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北宋甚至整个华夏文明,都贡献了巨大的功绩,让人佩服。

前半生受贵人提携,后半生为晚辈铺路

北宋文坛人才济济,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著名词人欧阳修便是其中一位。

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他幼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投奔了湖北随州的叔叔家。母亲出身于大家名门,受过教育,于是便由母亲在沙地上,教他读书写字。欧阳修十分聪颖,经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也非常刻苦,少年时写的诗赋文章,文笔就十分老练。

但其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他于16岁、19岁分别参加了两次科考,均落榜。又三年后,他再次参考,连中三元,却在 “殿试”时考取了第14名。后来主考官晏殊说,欧阳修未能夺魁,并非能力不足,而是锋芒过露。

之后,欧阳修去洛阳赴任,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切磋诗文。他的上司钱惟演一向对后辈十分爱护,他很少给欧阳修他们安排琐碎的公务。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其中就包括那首流传千古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可以说,在洛阳的这段日子,是欧阳修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段美好的记忆一直支撑他走过了很多苦难。

康定元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庆历三年他因参与范仲淹变法又被贬官到滁州。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广为传颂。他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2年多后,欧阳修相继调移扬州、颍州(安徽阜阳)、南京(今河南商丘)等地。十年后再次被宋仁宗召回京中,此后欧阳修的官场生活波澜不惊。唯一值得亮点是在五十一岁时,作为主考官为大宋朝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一大批后进良才。再之后,欧阳修更多的记载便是提携后进,伯乐之名和自己的偶像韩愈当年一样。

最不自信是书法

欧阳修书法造诣相当深厚,并且锐意改革,对北宋书法的复苏有很大推动作用,足可笑傲北宋书坛,但是他对于自己的书法并不满意。

欧阳修曾自言: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

“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

“某亦厌书字,因思学书各有分限,殆天之禀赋,有人力不可强者”。

“写来写去,转不如旧日,似逆风行船。着尽气力,之在旧处,不能少进”。

“余初不识书,因集古著录,遂稍识之,然则人其可不勉强于学也。”......!

说的都是:我的嫌弃我的字,我的字太差了。和古人没办法比呀。我讨厌练书法,我的天赋不够高,能力也不够强,越写越差呀!我的字不能学呀!这就是我们一代文豪对自己书法的评价。

而欧阳修的不自信,与其说是自谦,倒不如说是一种自省自励的治学态度。

欧阳修追求完美,常常用一种近乎苛求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因此总觉得与古人有差距而不自足。从欧阳修的书法作品来看,他在遵从前人法度的基础上,适度调整,融入自己的笔意特征,赋予其与众不同的艺术光华。

欧阳修对书法的深刻理解,源自其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实践,他也是付出了辛勤汗水的。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单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一方面,执着于书法这一爱好;另一方面,又要警惕自己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荒废光阴。欧阳修在这看似矛盾的选择中,始终保持一种清醒态度。

他的书法不取悦于时人,不求垂名于后世,只求自适而已。愈是如此,其书法境界也愈加高远,老而弥芳。

醉翁之意,究竟为何?

欧阳修善写楷书。苏东坡曾中肯地评述他的书法特色:“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

《谱图序稿》

其风格与《灼艾帖》风格相近,但用笔多了几分老辣,转折方硬,较《灼艾帖》更为挺健隽洒,变化也更为丰富,全无软俗之风。

《集古录跋》

中国金石学先驱著作,原文稿仅存四纸,笔势险劲,字体新丽,用尖笔干墨作方阔之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

《上恩帖》

欧阳修晚年写给司马光的信札。这件作品,除了东坡先生所指出的:“字形结体宽扁、起笔露锋芒、且多渴笔”外,还可以见到横细直粗,以及撇笔枯长等笔画线条特点。全作的用笔精谨,点画之间,一丝不苟,充分反映他重视法度的性格,是他书法的最大特色。

《灼艾帖》

此帖字的结体宽绰方阔,笔势险劲果决,力求工稳,小有变化,有欧阳询和颜真卿书法的味道,从中可以看出欧阳修受唐人影响,遵从法度,一丝不苟。有人言欧阳修的字软俗,他的朋友江休复就说他笔势弱,经常用浓墨“以借其力”弥补弱笔的缺憾。实质上,借力于墨的变化营造不一样的字态,是欧阳修在探求自己的书法语言表达方式。

结语: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END

0 阅读:1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