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跟这3个人告别后,就离“归途”不远了

舒山有鹿呀 2024-11-12 20:06:48

佛家里边有两个说法,其一是爱别离,其次是放不下。

爱别离,就是说我们终究需要跟相爱、喜欢、亲近的人告别。这个过程,终究是悲剧而又孤苦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放不下,就是说对于所拥有一切,每个人都内心纠结,过分犹豫,不愿意失去。拿得起容易,而要想放下,那就难如登天了。

不论我们是否接受爱别离、放不下的现实,最终都需要跟身边人告别,放下所拥有的一切人与事儿,孤身离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这辈子,就是一个“独自前行”的过程。任何的相伴,都不是长久的,而是短暂的。

人老了,跟这三个人告别后,其实就离“人生归途”不远了。

一、告别每一个阶段的过客。

身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此阶段的朋友、过客、路人。

读书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同窗、老师等等。随着完成了学业,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从此不再往来了。

工作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同事、客户、领导等等。随着从这家单位离职,大家也没有了关系,也就不会再往来了。

到了某个地方做事,我们会遇到这个地方的朋友、仇人、路人、过客。随着完成了某些事儿,离开这个地方,大家也就相忘于江湖了。

这辈子,我们会遇到无数的过客,同时也会跟这些过客一一告别。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以往的同窗、同事,还跟他们有联系吗?基本上早就没有联系了。

他们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纯属是偶然,也算得上必然。偶然在于,大家事先不知道会相遇。必然在于,缘起缘落,缘聚缘散,总有相遇的那天,也总有分别的那天。

二、告别最重要的家庭亲人。

既然每个阶段的人生过客,只能陪伴我们一段时间,难道说家庭里边的亲人,就能陪伴我们一辈子吗?也是不可能的。

外边的过客,是某个阶段的缘分。而家庭的亲人,只有半辈子的缘分。半辈子的时光过去了,再不舍也要分别。

父母无法陪伴子女到老,子女也有可能无法陪伴父母到老。父母养大了子女,子女需要外出打拼,走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

总有一天,子女会结婚,会生育他们自己的下一代,跟父母的距离渐行渐远。当父母看不到子女的背影时,双方的缘分就宣告结束了。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虽然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又有多少夫妻能够恩爱到老呢?少之又少。大部分人中途就离婚了。

哪怕不会中途离婚,也总有一方需要先离开。幻想中,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实是,在姻缘中相遇,在缘落时分开,各有因果命数。

三、接纳自己,跟自己握手言和。

人活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感觉到“内心的自己”。躯体,是一个自己。内心深处,有着另外一个自己。

对于内心深处的自己,我们称之为“真我”。

何谓真我?指的是内心深处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它代表了这个人的真实想法、感受和价值观,而不是被外界环境、社会期待或他人评价所影响的表现。

外界环境认为,成功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只能活得普普通通,平平凡凡。这平凡,就是人生最本质的一部分。

年轻的时候,谁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凡。等到了一定的年纪,有所经历了,也不在乎外界环境的看法了,就会逐渐接受自己的平凡。

接受自己的平凡,就是跟内心深处的自我“握手言和”。不再强求什么,也不再嫌弃什么,更不再抱怨什么,只是听从本心,简简单单过好每一天,知足常乐,就够了。

写到最后

人生有三次告别,首先是对于每个阶段的过客的告别,其次是对于家庭中至亲之人的告别,第三是对于自我的接纳,以及握手言和。

再怎么要好的同学、同事、朋友,都有可能离开我们,大家各奔东西,各自开启了崭新的人生阶段。对此,不妨尊重、祝福。

再怎么不舍的家人,只能陪伴我们半生,而无法陪伴我们一生。他们有他们的命运,我们有我们的命运,每个人都需要顺着自己的命运,孤独地走下去。

走到一定的程度,活到一定的岁数,人就逐渐醒悟了,感知到内心深处的真我。不再与之作对,不再有任何的嫌弃,而是接纳,包容,握手言和。

弘一法师在《告别》中写道:“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24

舒山有鹿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