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生命观的思想渊源

用户_989315 2024-07-21 22:44:49

所有的宗教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关注人的生命和生死问题,关注人从哪儿来、最终归到哪儿去、人的生命和生死的真义是什么等等,道教也不例外。但绝大多数宗教基本上都是从精神信仰层面而关注,其认识和理论不一定非要经过教徒的实践印证。而道教对这个问题有着非常独特的认识,这种认识源于中国远古以来对这一问题专门从事践行实证活动的一个人群,这个人群就是道家、包括庄子、老子以前从事修道活动的人群、以及之后的道教。

春秋时期,老子根据自己的实践证悟认识,建立了一套关于人与天地万物的本然关系、和人类应该如何尊重、顺从、因循这个本然关系等方面的系统理论,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或叫《老子》。战国初期,庄子又根据自己的实证认识,系统、全面而精辟地阐述了老子的理论,这就是庄子的《南华经》,或叫《庄子》。道教全部继承了道家先贤们的修身理论和实践之法,形成了一种对待生命问题的明达认识,和对待生死问题的超然态度,这就是道教的生命观。这种践行实证方法,后人叫做“性命双修”,也叫“丹道”。因此说,道教的生命观源于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学说是自然思想,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天人关系的思想,即:天人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人类如何顺应这个关系。道教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对人生、对生命、对生死的一些独特认识。

关于道家的自然思想,我简单地解释一下自己的理解,其最核心的内容是两个方面:第一,道家最关注的,是人与天地万物的“本然之性”及其高度统一、高度和谐、相互依存的本然关系。人与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本然之性”,也就是“本来面目”,实际上这就是老子思想中的“自然”。自然的意思是:“自”是自己,“然”是然也,人和天地万物都有自己本来的“然”,也就是“本来的那样”,这就叫“本然之性”。老子把这个“本然”叫做“道”,或确切说是老子描述的存在于“万物”中的“道”,道存在于人和天地万物之中,就是人和天地万物的“本然”或灵性。学术界认识的“道”是“自然规律”,这是从学术思维的角度而言的,但从修道践行的角度不是这样认识的。人修道修的肯定不是规律,是修自己的“本然”,修自己的“本来面目”,庄子把这个修道过程叫“缮性”,就是修缮自己的本然之性。人通过修道,可以逐步开启道的境界,最后一旦得道,就是了不得的事。得道的人实际上就是灵性可以完全超脱于形体之外而独立了,也就是从“存在于物中的道”又返回原本“虚空中的道”,这就是“返朴归真”的“道”。人与天地万物都有这个道,这个道就是高度统一、高度和谐、相互依存的“本然之性”。这就是道家的自然思想中所说的天人之间的本然关系。

第二,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都必须在尊重、服从、因循这个本然之性和本然关系的前提之下进行。实际上这就是“无为”的真义,意思是不要超出和违背这个“本然关系”而妄为。谈到这里我们大概清楚了,道家自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人与天地万物的“本然之性”及其本然关系,二是尊重、服从、因循这个本然之性和本然关系。关于道家的自然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主要是立论但很少阐述,系统、详细而精辟地阐述多在《庄子》里面。比如庄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所谓“万物一体”之说。既然把天地万物比喻像人一样的整体,那么,如果当你用耳朵听的时候,就认为眼睛不重要了而随便伤害;当你用眼睛看的时候,就认为耳朵没有用了而随便伤害;当你用嘴巴吃饭的时候,就认为腿脚是多余的而可以随便伤害……这些都是最愚蠢的,因为在同一个整体中,你随便认为哪个地方没有用,都是智慧的局限或障碍,你随便伤害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在伤害自己。道家的生命观就是这样把生命放在天地万物这个大的整体范围之中考虑的。

(作者:孟至岭道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1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4-08-15 09:21

    古代道家用唯物主义哲学真理发展走出了个科学路线,江湖术士为了诈骗伪装道家,用一元论唯心主义胡编乱造出了个道教,现在倒好,境外的外贼水军们和江湖骗子们又开始有伪造科学了,为思想渗透 洗脑和骗钱 做准备了,最典型的是气功骗人失效了,又搞出来个能量功和磁场功等 骗人。

用户_989315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