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来介绍!兖州的这6个旅游景点,到底美在哪?

翰棋谈旅游 2024-02-23 08:34:01

兖(yǎn)州的“兖”字比较生僻,有的人会把兖州误读为(gun zhou)。

但是兖州这个地名在历史书籍中并不生僻,它是古九州之一,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兖州”这个地名。

现在的兖州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面积很小,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

2013年撤市设区之前,兖州在财政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是中国少有的高中学费由政府买单的地方,改为兖州区之后,成了济宁市的“城里人”,各种优惠也没有了,如今很多兖州人,特怀念以前“乡下人”的日子。

与邻居曲阜、邹城相比,兖州的旅游并不出名,很多都是小众景点,今天我来当导游,看看俺们的小兖州,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1、兴隆文化园

作为曾经的兖州人,看到这个景点就让我挠头皮,不知道怎么介绍!

说它知名度大吧!很多兖州人没有去玩过,说它没有名气吧,每一个兖州人都知道它。

说它是兖州的城市名片,它确实有这个资本,景区内的兴隆塔是兖州的地标建筑,更是兖州的文旅标志,它建于隋朝,1000多年来,一直是济宁市最高的佛教建筑,比汶上县宝相寺的太子灵宗塔还高十多米,梁思成、林徽茵夫妇特意来兴隆塔考察过。

城市名片嘛,等于是一个良好的自我介绍,肯定要有好形象啦!可是兴隆文化园的形象让兖州人很尴尬,它耗资30亿人民币,建造用了5年(2010-2015年),但是营业不到4年就闭园改造了,这一改造又用了将近4年(2019-2023年)。

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不知道建设了多少摩天大楼,不知道建设了多少穿山隧道和跨海大桥,怎么到了兖州,“建造+改造”一个景区,竟然用了9年呢?抗日战争都用不了9年啊!可悲的是营业仅4年就歇菜了,照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把30亿本钱收回来?

听说,因为停业时间太长,这个旅游名片,被摘掉了4A级景区的牌子。

看这事情闹腾的,我在外地都不好意思对朋友说:来我的家乡兖州来玩吧!我请客,我们那里有兖州兴隆文化园。

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我还是要介绍兴隆文化园,谁让咱是兖州人呢?它承载了我兖州生活的很多念想。

90年代,记得兴隆塔旁边是个乱糟糟的农贸市场,当时叫“东关市场”,兴隆塔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无人打理,塔下有个普通的砖瓦房,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博物馆的前身。

有一次, 上中学的我,与几个要好的死党同学一起登上了兴隆塔,发现塔内很脏,还有粪便,这情形哪里还有心情玩啊?洒了泡尿就下来了,没有登上塔顶。

后来,我听说兴隆塔下有地宫,而且地宫内的宝贝被盗了,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

当时我就纳闷了,兖州人都知道兴隆塔,没有人知道塔下还有地宫,盗墓贼怎么知道的?

万幸的是这起盗窃案被侦破,文物被追回,具体的故事情节在中央十套《探索发现》栏目中播出了,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看。

被盗文物中,我只记得有一个舍利金瓶,金黄色的,里面有舍利子,这是一件国宝,造型精致,据说盗墓贼拿到金瓶后,地宫内出现了灵异现象,吓得他手一哆嗦,金瓶掉在了地上,把瓶口处的圆形金箔盖摔的变了形。

再后来,我听说建立了兴隆文化园。

听说这个消息后我就想,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要不是这几个盗墓贼的话,这些沉睡千年的国宝级文物,何以重见天日?

要不是有这些文物的话,怎么可能会建设兴隆文化园?

要不是有这些文物展示文化的话,兴隆文化园怎么好意思称为“文化园”?

泰山不是垒的,文化不是吹的。建筑可以仿制,导游词可以吹嘘,但是历史文化是不能随便吹嘘的,要以史籍记载为依据,最好要有出土文物来印证,否则谈不上尊重历史。

要说兴隆塔的史料记载,脉络还是很清晰的,它始建于隋朝,初为木质结构,北宋改为砖塔,现存塔身为清康熙年间重建。

要说兴隆文化的文物展示,除了兴隆塔本身就是一个文物之外,其他的则应该“归功于”盗墓贼的歪打正着。历史学者根据他们偷盗的文物,挖掘出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也促成了政府建造文化园的决心。

兴隆文化园建成不久,大概在2016年夏天,爱好旅游的我就兴冲冲的来到景区,到门口一打听,门票死贵,竟然要180元,比南京的牛首山景区,无锡的灵山大佛景区还要贵,这让我吃惊不小,兖州的消费水平能比得上南京和无锡吗?这么贵的门票会有游客吗?当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要想参观整个景区,时间上来不及,也不愿意花这180元的冤枉钱,无功而返。

最近的一次是在2023年春节前,我又去了一次,没有开放。

听说现在开放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今年春节我回去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看。

2、兖州市博物馆

兴隆文化园虽然关闭改造,但是其大门口的兖州博物馆一直都免费开放着。

馆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兖州的历史人文。镇馆之宝是“天下第一剑”,为此它受到了“特别优待”,博物馆专门为它开设了一个“包房”,这把剑长7.5米,重1500多公斤。

上中学时,就听说过天下第一剑,好像90年前后,那是在泗河南大桥下,被挖沙的农民挖到的,当时被传的神乎其神,有人说这把剑是镇河妖用的,剑下面有妖的尸体;有人说这把剑是保佑泗河大桥安全的;我还记得一个同学说,这把剑上有神秘的无形力量,因为他听说挖到宝剑的农民,很多都莫名其妙的疯了。

20多年后,我看到了这把宝剑,想到当初的无稽之谈,真感觉好笑。

喜欢旅游的网友可能都知道,在湖北博物馆内,镇馆之宝是越王勾践剑,青铜材质,经历2400多年仍光亮如初,寒气逼人,以其超前的制造工艺被称为“天下第一剑”,防腐防锈工艺至今依然是谜。

兖州的“天下第一剑”,是用铁铸造的,锈迹斑斑,以其体量之大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3、兖州天主教堂

兖州天主教堂距离六中和人民医院很近,90年代经常和六中的同学去转一转,走到教堂大院门口,就能听到悠扬的琴声,据说亚洲最大的管风琴就在教堂内,可惜我一直没有看到过。

那时候的天主教堂,青砖黛瓦,很古朴庄重,哥特式的塔尖下,有清晰的“1901年”字样,说明是1901年建造完毕的,这个时间正好是八国联军侵华后,山东被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在70公里外的巨野教案博物馆内,有这段历史的详细说明,这段历史就是天主教堂建设的时代背景。

教堂内部,一排排的木质连椅,整齐的排列着,周围墙壁上都是耶稣的油画像。里面寂静的有点瘆人,只能听到脚踩木地板的咔咔声。

教堂内的人,除了一个老头外,其他的都是老太婆。我当时猜想,男的是神甫,女的难道是圣女、修女吗?电视上的圣女、修女都是年轻貌美的啊?怎么这里都是老太婆呢?

每次去,几乎都能看到这个老头,我们姑且称他为神甫,他常常面向耶稣,静静地跪在一个蒲团上。听一个同学的爸爸说,这个神甫牛着呢!与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是同学,工资高的很,这个同学的爸爸当时在兖州市委统战部工作,是分管宗教的一个领导。

去的次数多了,有个老太婆和我们熟悉了起来,她经常主动的、絮絮叨叨的向我们讲述耶稣的故事、讲述亚当夏娃的故事,还说世界上已经发现了诺亚方舟等等。如果我们不借故溜走的话,说不定她耗费一千零一夜也给我们说不完。

她还建议我们每次来都要用手沾圣水,向脑门点一下,然后向耶稣鞠躬,祈求天主保佑。她说得“圣水”,就是耶稣像旁边的、漏斗形状的油纸包内的水,不过是自来水罢了。

咱从小就是无神论者,对于她说的这些,才不信呢。

这次从西御桥路经过,发现教堂周围像一个拆迁工地,民房拆掉了,长满了荒草。

教堂大院门口,拱形的铁架子上,“天主教堂”四个红色的大字,颇有年代感,好像还是90年代的模样。

教堂建筑修葺一新,不过我感觉缺乏以前的那种简朴庄重,外表看上去花里胡哨,不如以前的青砖灰瓦简单明快,墙壁顶部的“1901”几个大字,以前是突出墙面,比较显眼,现在是镶嵌在墙壁上的一个圆圈内,好像不是原来的字,变小了。

4、少陵公园

在兖州的旅游景点中,我去过次数最多的就是少陵公园了,它是兖州最早的公园,承载了无数70后、80后兖州人的怀旧念想。什么时候建的我记不清了,5元、3元的门票钱都收过,现在是免费。

“少陵”之名,来自杜甫,他自号“少陵野老”,曾三次来兖州探望做司马的父亲杜闲,并在此巧遇好友李白,两人经常来南楼(即公园内的少陵台处)饮酒作诗。

公园以秋水湖为中心,园内林木枝繁叶茂,芳草青翠欲滴,亭台古色古香,小道曲径通幽。

公园内还有两个园中园,一个是一方园,一步一景,颇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别致;另一个是动物园,种类不是很多,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3元的门票。

90年代,如今的少陵台位置被称为“猴山”,据说是参加抗越自卫反击战的兖州籍战士,从广西带回几只猴子,送给少陵公园,后来猴子繁衍的越来越多。

5、牛楼花海、牛楼小镇

牛楼花海和牛楼小镇,是我无意中闯入的,当时我开着车,在兖州北关晃悠,寻找城市记忆,发现90年代的热电厂、化肥厂都不见了。

听说城北的大禹像搬到泗河南大桥了。正好我也想看看记忆中的泗河南大桥,于是就开车前去了。

结果呢?跑错了地方,没有看到大禹像,跑到牛楼小镇去了。

后来查了一下牛楼小镇的历史。

明朝之前,这里本名饶家村,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封其子朱檀为鲁王,主政山东,在兖州城北一带建立鲁王府,到了正德年间(1506—1521),也就是第四任鲁王朱阳铸(1448年3月10日-1523年12月11日)在任期间,一位济宁的牛姓人做了鲁王的女婿,在此建楼房,带领家族由济宁迁此定居,故得名牛家楼,而饶姓迁往外地。

牛楼小镇旁边就是泗河,据说春天和夏季这里是大片的花海,但是我现场看到的是大片草坪。

6、嵫(zi)阳山

嵫阳山,它的读音与名字都是那么鲜为人知,除了土生土长的兖州人,知道嵫阳山的人不多,网上也查不到嵫阳山的信息。

嵫阳山是兖州区唯一的一座山,海拔75米,虽然不高,但在一马平川的鲁西南平原上,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我小时候登过山顶,那时候,山体已被开采的满目疮痍,山下的水泥厂还在冒着黑烟。但是传说中的“驴蹄印”犹在,那是张果老的毛驴留下的。

2020年夏季又去了一次,已经被开辟为景区,建立了绿色长廊和农业体验园,由于位置偏僻,不见游客。

历史上,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很辉煌,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其秀美的容颜仍然让人乐不思归,山上历代碑刻众多,亭台多处,还有道教建筑太元观、佛教建筑洪福寺,可惜它们都成了“破四旧”的对象,被拆除了。为了“抓革命,促生产”,又在山下成立了水泥厂,一块块石头从嵫山身上被割下,送进了水泥厂的生产车间,嵫山逐渐香消玉殒,留给我们的,只是唏嘘感叹!

写在最后:

20年前,因为贫困,我离开家乡,如浮萍一般漂泊,虽在他乡成家立业,却难以割舍心中那片故乡情。在外地遇到兖州人,我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感。

20年多后,故乡的景象让我酸楚不已:农田上种了很多树,显得荒芜;村庄内年轻人很少,显得荒凉;昔日的老人逐渐逝去,让人悲怆!儿时的伙伴漂泊四方,让人悲伤!

家乡!没有我的宅基地和住房,退休之后回家养老的打算,变得渺茫。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后往何处安放?

兖州!那些记忆中的景点,那些曾经游玩过的地方,只好印在脑海里,成为怀旧的念想!

0 阅读:2

翰棋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