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什么要换CEO,京东财报做了个简单的回答

科技蟹 2023-05-15 21:35:51

京东集团在2023年Q1财报发布之际,也宣布了集团CEO换帅的新闻。CFO许冉接替徐雷,徐雷则由于个人原因,提前退休,当然,徐雷还将是“京东集团顾问委员会首任理事长”。这是个虚职,也是十足的面子。徐雷在京东,三起三落,十多年来与刘强东有过嫌隙,却是始终如一的兢兢业业,尤其在2018年9月的明州事件后,徐雷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刘强东和京东的“至暗时刻”期间,徐雷力挽狂澜,稳住了全局,也算得上是“托孤重臣”。

徐雷的“退休”,谈不上是“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重演,也非挥泪斩马谡的街亭悲歌,却是时移势易的恰当选择。

京东集团新任CEO许冉,是在2018年7月加盟京东,在此之前是普华永道中天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目前京东集团最有权势的两位,京东集团CEO许冉和京东零售CEO辛利军,都是职业经理人。徐雷是2007年由京东投资人徐新推荐给刘强东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强东给徐雷量身定制了一个“京东集团顾问委员会首任理事长”的职位,既可进,也可退。跟其他离开或“退休”的京东高管相比,刘强东对徐雷,有信任基础,也有感情成分。

当然,徐雷告别京东集团CEO,早有预示,早在2021年9月,辛利军出任京东零售CEO的时候,便是信号——辛利军出任京东零售CEO的同时,徐雷被任命为京东集团总裁。两个虽都是升职,但县官不如现管,京东集团的核心是京东零售。徐雷毕竟是市场营销出身,辛利军确实实打实的零售业摸爬滚打出来的。盛世文臣,乱世武将。彼时的京东,需要懂市场,懂公关,会处理好公共关系,有务虚能力能稳住大局的CEO,而当下的京东,需要CEO的其他能力。

京东集团,业务众多,组织上亦盘根错节。在面对当下不确定的大环境下,辛利军和许冉,分别负责着京东的现在和未来,也可以说,辛利军负责营收,造血,许冉负责投资,扩张。

两件事,回答了为什么是许冉搭配辛利军:首先,3月初,京东“百亿补贴”正式上线,打响了向拼多多抢用户的价格战;其次,3月底,京东产发、京东工业分别递交了上市申请的招股书。两件事,一前一后,也是刘强东的谋篇所在——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京东,必须依靠强劲现金流,实现战略的软着陆,业务的“铁索连环”。

京东毕竟是“重资产”,too big to fall。互联网公司,每个时代都有弄潮儿,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不是流量,也非平台,而是资产,确切的是核心资产和资源。刘强东可能没办法跟理科生王兴、黄峥比科技远见,比能否抓住变化,但农村长大,社会学专业毕业的他,应该会懂得抓住不变的东西——从对公司的掌控来说,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对自己的公司都极具掌控力,但京东的股权更集中,王兴、黄峥的创业是有合伙人的,刘强东却只有基层的兄弟,他是说一不二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春秋鼎盛的刘强东,是不允许京东存在所谓的“接班人”的,即便要讨论这个话题,也要等下一代,如同沃尔玛一样。沃尔玛是家族企业,而京东也只能姓刘。辛利军负责赚钱,许冉负责管钱,都是刘强东目前最合适的执行者。

盛世文臣,乱世武将。当下的京东,需要的是一个会赚钱的武将和一个会算账的CEO。从京东集团2023年Q1的财报来说,京东“许辛配”的需求是极其迫切的:京东零售造血和输血的功能在减弱,市场竞争也在加剧。我们看下京东的财报数据吧:

2023年Q1,京东营收2429.56亿,去年同期是2396.55亿。表面上看,在消费市场低迷之际,还有增长,实属难得,但如果细看数据,结论会不一样:京东核心数码3C营收1169.99亿,低于去年同期的1183.68亿,百货方面785.65亿,低于去年同期的860.48亿。第一季度,京东自营收入1955.64低于去年同期的2044.16。

京东自营收入下降,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更何况,这期间京东开启了“百亿补贴”。

自营收入下降,那京东从哪里来保增长?从哪里赚钱?答案是,POP平台和会计并表。京东在Q1,服务性收入(POP平台广告、京东物流)是473.92亿,去年同期是352.39亿,多赚了121.53亿,这是京东整体收入维持了增长的原因。具体来说,京东广告收入190.62亿,去年同期是176.76亿,多赚了13.86亿,京东物流的收入是283.3亿,去年同期是175.63亿,多赚了107.67亿。京东物流收入这么猛么?答案其实是,会计并表——京东收购了德邦物流。

德邦物流的并表和POP平台,保住了京东的营收增长。否则,京东营收将是负增长。

自营的下降意味着,POP的重要性也随即提升了。这也是在2023年4月11日,京东零售进行架构调整的原因——经营单元不再区分自营和POP,统一品类负责人直接负责。换句话说,京东自营和POP全面打通,POP首次获得了和自营业务一样的地位。

京东CEO“盛世文臣,乱世武将”的换帅背后也是经营重心的改变,“盛世自营,乱世POP”。

当然,京东自营和POP之间的全面打通,除了现实的迫在眉睫的营收增长需求之外,从长久来看,也是势在必行的自然。电商可以简单的分为零售数字化和零售市场数字化,京东主要是零售,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则是市场,零售贵在可控,但规模天花板也明显,活力不如市场,京东从诞生开始始终都是追随者,不是领跑者,因为它更多的是自营,也更倾向自营。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何况是一家公司对抗一群公司?自营业务,曾经成就了京东,也限制了京东,现在,必须做取舍,长痛不如短痛。

自营和POP的打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京东在3月开启了“百亿补贴”,京东Q1的毛利360.18亿,高于去年的334.46亿,与此同时,市场营销开支80.05亿,比去年同期87.05亿,少了足足7亿。京东的“百亿补贴”还没有体现在财务数据上。

期待京东接下来的表现吧。

1 阅读:228
科技蟹

科技蟹

数码新知,互联网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