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姓氏最新排名
孙姓
起源:河南是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卫国孙氏位于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分源头也在河南南部。
分布:在河南的商丘、驻马店、西平、杞县、西华、封丘、偃师、洛宁、淮滨、沈丘、尉氏、鹤壁、襄城、南阳、安阳等地,孙姓人口有较为集中的分布。例如,在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浚县孙姓排第六位,固始县孙姓为当地第八大姓等。
人口数量:具体的人口数量数据因时间和地区而异,但孙姓在河南是一个大姓,拥有众多的人口。
郡望:孙姓的郡望有多个,包括乐安郡、东莞郡、吴郡、富春郡、陈留郡、河东郡、汲郡、弘农郡、太原郡、琅琊郡等。
堂号:孙姓的堂号也非常丰富,如映雪堂、乐安堂、富春堂、东莞堂、吴郡堂等。
历史迁移:孙姓在河南省的历史迁移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当时孙姓族人主要在河南和山东一带活动。春秋初,姬姓孙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发源于山东的孙姓在战国时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武,其子孙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氏的南方著名都望吴都。
秦汉以后,孙姓成了全国孙姓的主力,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孙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到了唐宋时期,孙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
周姓
起源:周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源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其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地区繁衍发展。
分布:周姓族人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在海外也有不少分布。
人口数量: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人口数量众多。
郡望:周姓的郡望有汝南郡、沛郡、陈留郡、长安郡、河南郡、武功郡、河东郡、临川郡等。
堂号:周姓的堂号包括爱莲堂、细柳堂、濂溪堂、安定堂等。
历史迁移: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此后,周姓族人逐渐在福建等地定居下来。从清朝康乾年间开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朱姓
起源:朱姓的始祖是朱襄氏(又名炎帝),距今约5000年以上。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
分布:朱姓人口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在河南省有大量分布。
人口数量: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朱姓在河南省有1329825人。
郡望:朱姓的郡望有沛国郡、吴郡、河南郡、丹阳郡、河东郡、庐陵郡、冯翊郡等。
堂号:朱姓的堂号有白鹿堂、居敬堂、折槛堂、紫阳堂、注礼堂等。
历史迁移:在周朝时期,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邹城),建立邾国,后代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故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此后,朱姓族人逐渐在各地繁衍发展。在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但主要繁衍地仍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居住在河南等地的朱氏,也陆续有人移居其他地区。
吴姓
起源:吴姓最早起源于黄帝姬姓,发源地是河南新郑、河南商丘市虞城县。此外,还有源自炎帝姜姓和吴回的起源说。
分布:吴姓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大约占吴姓总人口34%。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安徽八省,又集中了41%。
人口数量:据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地区吴姓人口总数约为2880万人,排名第10位。
郡望:吴姓的郡望有延陵郡、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堂号:吴姓的堂号有至德堂、三让堂、思敬堂、怡德堂等。
历史迁移:
在秦汉时期,吴姓后人流亡到江西婺源、安徽歙县一带,并有北迁至山东、山西等地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武昌郡望。在战乱、灾荒等时期,吴姓族人可能会为了避难而迁移到其他地区。同时,也有一些吴姓族人因为经商、求学等原因而迁移到外地。在明清及近现代时期,吴姓族人还出现了向东南亚及海外广泛迁徙的现象。
写作不易,以上分享,如果对你有用,请点【赞】、【在看】和【转发】哦!你的认可就是给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