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啥能把美国娱乐圈变成“政治提款机”?

鉴史风云馆 2025-02-21 13:50:39

权力游戏,大佬上位!

你有没有想过,好莱坞那些光鲜亮丽的电影,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权力游戏?

一个叫沃瑟曼的家伙,就能把娱乐圈变成他的“政治提款机”。

这可不是什么电影剧本,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沃瑟曼,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把美国娱乐圈玩成了政治圈,黑白两道通吃,简直就是个传奇人物。

想当年,沃瑟曼当上环球CEO,成了和杰克·华纳、路易斯·梅耶这些大佬平起平坐的人物。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发现,娱乐业在政府力量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所以,他开始给自己找政治靠山。

第一个盟友,就是联美电影公司的总裁亚瑟·克里姆。

克里姆这个人脉广到什么程度呢?

肯尼迪、约翰逊,甚至是后来的卡特,都得叫他一声顾问。

他还当上了民主党全国财政委员会主席,手握大权。

1962年,肯尼迪在麦迪逊花园广场办了个生日宴,就是克里姆一手策划的,一下子就赚了100万美元。

克里姆还成立了个“总统俱乐部”,让政治献金绕过民主党的监管,直接送到总统手里。

会员交1000美元会费,就能参加总统内阁高层人士的“研讨会”,还能参加总统的筹款晚宴。

这操作,简直6到飞起。

沃瑟曼在克里姆的支持下,在加州成立了总统俱乐部。

他的另一个重要盟友,是加州民主党党主席尤金·怀曼。

怀曼靠律所发家,他老婆还是洛杉矶市议会议员。

沃瑟曼是怀曼最大的捐款人之一。

有了这些关系,沃瑟曼在民主党圈子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肯尼迪还亲自写信邀请他加入华盛顿国家文化中心的董事会。

谁是肯尼迪的“仇人”?

但是,沃瑟曼可不是只投资肯尼迪一个人。

他投资的是整个民主党机器。

而且,他心里还记着当年反垄断诉讼中和肯尼迪兄弟结下的仇。

他真正看好的人,是林登·约翰逊。

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成了新总统,沃瑟曼简直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为他服务。

很快,他就成了约翰逊的座上客,经常被邀请去白宫或者戴维营。

沃瑟曼还特别喜欢把这种关系拿出来炫耀。

在约翰逊当总统期间,他到处跟人讲他和约翰逊的交往故事。

有一次,约翰逊想让沃瑟曼当商务部长,但是沃瑟曼拒绝了。

他说,是因为他老婆伊迪斯不想搬去华盛顿。

他还说,错过这次机会,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

总统情妇,惊天秘密!

把沃瑟曼列入商务部长候选人名单的,是约翰逊的重要助理杰克·瓦伦蒂。

瓦伦蒂大学毕业后进了广告公司,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约翰逊,而且深得约翰逊的赏识。

1962年,41岁的瓦伦蒂和约翰逊的秘书玛丽·玛格丽特·威利结了婚。

这个威利可不简单,她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为约翰逊工作,是约翰逊的情妇之一。

她和瓦伦蒂生的三个孩子,约翰逊都视如己出。

1964年,瓦伦蒂因为和男摄影师的绯闻,被FBI调查。

要知道,当时同性恋在美国大部分地区还是违法的。

所以说,瓦伦蒂和威利的婚姻,对他们和约翰逊来说,都有实际的好处,三个人各取所需。

约翰逊当上总统后,瓦伦蒂先后担任总统秘书、白宫办公厅主任等职务,用尽各种谄媚手段,深得约翰逊信任。

约翰逊觉得,好莱坞是个重要的政治献金来源。

正好美国电影协会(MPAA)主席的位置空缺,他就想在MPAA安插一个像瓦伦蒂一样的心腹,打造一个从好莱坞通往华盛顿的送钱管道。

沃瑟曼当然也想和约翰逊搞好关系,所以,他毫不费力地就把瓦伦蒂推举为新任MPAA主席。

那是1966年5月。

瓦伦蒂在MPAA一直干到2004年。

现在还在实行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就是他在任内建立的。

他还利用职务之便,成了为约翰逊歌功颂德的“肉喇叭”。

沃瑟曼自己呢,在瓦伦蒂上任两个月后,就当上了电影电视制片人协会(AMPTP)的主席。

这样一来,好莱坞两大关键领域——代表各大电影制片公司、参与国际政策制定、推动版权保护和反盗版活动的MPAA,和负责与各大工会协商合同、掌控业内劳资关系的AMPTP——实际上都成了沃瑟曼的势力范围。

沃瑟曼成了当时少有的同时涉足政界、商界、文化界、金融界的人。

宫斗大戏,谁是赢家?

说起来有点讽刺,沃瑟曼虽然风光无限,但他并不是公司的大老板。

真正说了算的人,是朱尔斯,他随时可以把沃瑟曼踢出门。

但沃瑟曼却没想过自己创业。

多年来,朱尔斯也习惯了让沃瑟曼去扩张地盘,沃瑟曼的地位也一直很稳固。

但是,到了1968年,环球影业因为经济衰退、观影人数减少等原因,巨亏了近4000万美元。

MCA不擅长内容创作的弱点,在这种环境下就更加明显了。

他们押注的几部冲奥电影,全都失败了。

朱尔斯开始动摇了,MCA决策层里,开始出现不一样的声音。

1968年下半年,朱尔斯甚至想让MCA通过股票交换的方式被西屋电气收购。

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是MCA的执行副总裁丹尼尔·里奇。

里奇很受朱尔斯喜欢,大家都觉得他会是MCA的下任总裁。

但是,这笔交易几个月后就失败了。

有传言说是沃瑟曼在暗中阻挠。

两年后,里奇离开了MCA。

沃瑟曼的另一个劲敌,是公司的元老塔夫脱·施莱伯。

施莱伯在MCA成立两年后就加入了公司,深受朱尔斯信任。

即使沃瑟曼被任命为总裁,施莱伯还是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二把手。

在政治领域,施莱伯和沃瑟曼也是针锋相对。

沃瑟曼支持民主党,施莱伯则忠于共和党。

1969年上任的总统尼克松、1967年上任的加州州长罗伯特·芬奇等,都多次接受他的捐款。

国务卿基辛格也和施莱伯很熟。

MCA上市后,施莱伯发现沃瑟曼持有的股份是他的两倍,深受打击,于是就撂挑子不干了,直到MCA收购环球后,他才重返职场。

在施莱伯看来,MCA的亏损,是扳倒沃瑟曼的好机会。

他多次公开表达对沃瑟曼工作的不满,并向朱尔斯施压,要求他尽快罢免沃瑟曼。

沃瑟曼手里最重要的牌,是他多年来在公司培养的众多亲信。

他直接跟朱尔斯说:“只要你愿意,我随时都可以离开公司,但是你的高管们也会跟我走,你会得到一个空壳公司。

为了安抚沃瑟曼,朱尔斯几天后宣布,破例在股东大会前把沃瑟曼的总裁任期延长一年。

沃瑟曼心里清楚,“宫斗”不是长久之计,实实在在的业绩才是立足之本。

他很幸运,环球在1970年到1973年间,接连推出了《国际机场》、《骗中骗》、《美国风情画》等票房和奖项双丰收的电影。

更在1975年,通过旗下新人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在全球狂揽了约4.8亿美元的票房。

《大白鲨》也改写了电影业的规则。

环球为这部电影大幅增加了营销预算,导致影评人的影响力被削弱,因为所有获取信息的渠道,都被电影公司控制了。

一部电影能卖的,不只有电影票,还有游戏、玩具、衣服、书籍、唱片等周边商品。

沃瑟曼还利用美国税法的漏洞,在1970年和派拉蒙母公司海湾西部工业合作,成立了海外电影发行公司CIC,为每年一到两亿美元的海外收入避税。

1973年,沃瑟曼当选MCA董事长,并兼任CEO。

同年,MCA创下了2080万美元的净利润。

重新掌控局面的沃瑟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除了几个在“宫斗”期间没有死忠于他的执行副总。

除了电影制作,沃瑟曼还受到了命运的眷顾。

1974年,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辞职,施莱伯的政治势力受到了重创,他多年来精心维护的关系网几乎全军覆没。

两年后,施莱伯因为医疗事故去世。

这段让沃瑟曼如鲠在喉的MCA“三角恋”,就这样结束了。

沃瑟曼的故事,是不是让你觉得,好莱坞不仅仅是电影和明星,更是权力、金钱和政治的交织?

他把娱乐圈变成“政治提款机”的手段,或许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深思。

在这个名利场里,谁又能真正笑到最后呢?

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0 阅读:7
鉴史风云馆

鉴史风云馆

秦宇辰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