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方面军明明只有一万人,为啥能跟十万人的红一方面军平起平坐?这事儿太离谱了。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在这个艰难时刻,红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危机。张国焘带着红四方面军坚持南下,和中央闹对立。就在这时候,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横空出世,虽然人数少得可怜,却被中央安排成了和红一、红四方面军同级的“方面军”,一时间成了革命棋盘上的关键棋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张国焘的“野心”逼出了红二方面军
张国焘不是个简单人物。他掌握着红四方面军的兵权,北上不干,非要南下,还妄图单干另立“中央”。这直接威胁到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为了制衡张国焘,中央决定给贺龙的部队升格,成立红二方面军,让它和红四方面军平起平坐,削弱张国焘的势力。可以说,红二方面军的成立和人数无关,纯粹是因为政治需要。让贺龙带领的红二方面军扛起一杆平等的大旗,张国焘就没法一手遮天了。
2. 贺龙的“分量”不输张国焘
别看红二方面军人少,贺龙这个“红军大哥”可不是吃素的。早在1927年,他就带头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后来他在湘鄂西根据地闹得风生水起,军事能力和威望都很高。张国焘虽然兵多,但贺龙这块“金字招牌”也够硬。中央看中的就是他的影响力:人可以少,但话得管用。只要贺龙站出来带队,张国焘的威胁就没那么可怕了。这就好比下棋,贺龙这个“车”虽然小,但走得稳,能挡住张国焘这个“马”。
3. 红二方面军是“团结军心”的象征
红军当时的形势非常复杂,张国焘搞分裂,军心涣散。成立红二方面军,其实是中央给全军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别怕,老贺来了,咱们还有机会。贺龙的红二方面军虽然只有一万人,但在级别上被提到方面军的高度,给人一种“中央没放弃左路军”的感觉。这种心理作用很重要,直接稳住了其他部队的军心。换句话说,红二方面军是中共中央用来“表态”的一面旗帜,告诉大家,张国焘的南下路线绝对行不通。
所以,红二方面军的“高规格”并不是因为它强,而是因为它“关键”。它是对抗张国焘的权力工具,是贺龙个人威望的体现,更是稳住红军军心的象征。正因为这支部队发挥了超出人数的战略作用,才能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比较中肯,贺帅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