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厚 文】遇故知
黄帝:点亮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开栏的话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文武双全”“文韬武略”“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特质。
同时,郑州也是加快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指出,要更加坚定“勇挑大梁、争先出彩”的信心决心,全力拼搏、尽力尽责,全面冲刺“半年红”目标,努力实现“全年红”。
本报今起推出【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分两条线同时进行——“【厚文】遇故知”和“【强工】压舱石”。
“【厚文】遇故知”系列报道,通过走近在郑州有物质遗存的历史名人,进行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工】压舱石”系列报道,则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在一线”的采访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敬请关注。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春未尽,夏初临,具茨山下,溱洧河畔,风与晨辉,五月已归。
黄帝故里园区内草木繁嫣、庄严肃穆,追寻中华文明的脚步前行,穿过寻根门,经系祖坛、轩辕桥、故里祠,来到轩辕殿前,瞻仰巍峨庄严的黄帝像,体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缩影,聆听历史深处的悠远回响,恍若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心灵回归之旅。
赫赫始祖 泽被华夏
“中华开国五千年,轩辕黄帝自古传。”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初祖,《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首述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起点。
黄帝故里园区连廊浮雕 本报记者 徐宗福 摄
据记载,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现郑州新郑),亦称有熊氏。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在我们脚下这片热土上,五千多年前,黄帝带领先民修德振兵,协和万邦,画野分州,抚度四方,历经艰辛,统一天下,建国立都,设官司职;作君臣上下之仪,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匹配之合,规范秩序,教化民众,并筑城池、置音律、作历算、作书契,教民岐黄,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叟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作调历,沮涌、仓颉作书;倡导按规律做事、革故鼎新、大公太和、纲纪礼法、天下大同;大力发展生产,艺五谷以充民饥,筑宫室以安民众,织丝帛以避风寒,制器具以备日用,造舟车以济不通,设市铺以通有无,建馆驿以纳天下。
“受国有熊、修德振兵、涿鹿鏖战、胙土赐姓、缫丝制裳、舟车指南、岐黄论医……”漫步黄帝故里拜祖广场四周的连廊,一幅幅讲述黄帝生平故事、伟大功绩的浮雕作品气势恢宏,全面展现了黄帝一统华夏、肇造文明的辉煌历程。
“这些浮雕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而创作,呈现的工具和器物都是与黄帝时代相符合的文物元素。”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李磊介绍,整体浮雕立体生动、感染力强,与黄帝像交相辉映,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拜祖氛围,给人以精神的震撼和艺术的享受,从中更能读懂黄帝文化、溯源中华文明、汲取奋进力量。
寻根追源 继往开来
轩辕黄帝点燃部落融合、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火种,点亮了中华文明的曙光,成为璀璨多彩中华文明的历史起点。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从“大河之南、天地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黄帝文化,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品格。
“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国家文化、历史文化,更是时代文化、当代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纽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说,当前中华民族认同、中国之国家认同,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寻根追源,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主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月三,拜轩辕”,肇始春秋,绵延至今。每年三月初三,来自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都会齐聚黄帝故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礼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奔赴一场春日“心灵之约”。
“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永恒的主题。自2006年以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连续十九年成功举办,以其完备的礼仪规制、庄严的恭拜氛围、厚重的文化内涵、同频的全球“同拜”、广泛的传播影响、周密的组织安排,成为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重要文化名片,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文化纽带和精神基因。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不仅取得了重要的精神成果,而且形成了“文贸衔接、政经协同,以文促经、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郑州市充分发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文化功能、经贸功能,着力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不断擦亮“天地之中、华夏之源、黄帝故里、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竭力打造和守护好黄帝故里这一“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奋力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本报记者 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