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家长忙着上各种益智班。上小学后,更是紧跟节奏,兴趣班、辅导班一个不拉,就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中国父母的的期盼,很多父母辛苦一辈子都在为儿女的未来做谋划。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要是能拿一份满分试卷回家,那在父母眼里,再辛苦的付出也值得。
孩子回家,兴高采烈地让你猜考试成绩,答“满分?”才是大错特错
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中考、高考依然是唯分数论,俗话说得高分者得天下。学习成绩的好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考试成绩的卷面分。
小学考试并不频繁,一般也就是期中考和期末考。学生们也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对分数也开始上心。
如果孩子回家,兴高采烈地问:“妈妈,你猜我这次考了多少分?”作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回答呢?
有的家长见孩子这么高兴,成绩肯定不错,直接就回“100分?”,其实这是极大的误区。孩子考了满分还好,要是差一点点,你这个回答只会浇灭孩子原本的热情,并且他会觉得“原来在妈妈眼里,只有考100分才配这么高兴”。
另外还有一种家长特别擅长泼冷水,当头一棒“我还不知道你,再高考又能考多少?”估计此时,孩子已经不愿意再继续跟父母交流了。
聪明的家长,会把握孩子的心理活动,既肯定了这次的成绩,又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还可以继续提升。有一名家长深知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平时就在80分左右,所以当孩子充满期待地让他猜成绩时,他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猜80,再猜85,最后再猜88,最后孩子自己都憋不住了,骄傲地说“这次我考了90,终于到90分了”,然后家长答:“真好真好,爸爸看到你很高兴,我就很高兴”。(笔者以聊天对话的形式将其情景再现)
这位家长的育儿理念充满智慧,不因孩子考90分而高兴,准确的定位是男孩子考了90分,孩子自己很高兴,家长才高兴。
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家长吧?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肯定特别开心。也不会因为孩子叛逆期,导致与孩子无话可说。
家长与孩子谈学习成绩,要明确其目的,不要踩中孩子的雷区
小学阶段还比较轻松,等上了初中,面临中考的压力,父母也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格外关注。每次考完试,也会及时关心,成绩进步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有所下降,估计当父母的都会与子女来一场考后“洽谈”吧。
家长们在与学生谈成绩时,首先要明确此次谈话的目的,想通过这次谈话表达什么。是想给孩子信心、加油鼓励?还是缓解压力?抑或是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和父母交谈时有些雷区,建议家长们一定要避开。
首先就是不要以批评、质疑和指责的语气去交流,比如“怎么又考这个分数啊,平时在学习都在学什么?”这种说话方式,会让孩子内心觉得确实是自己无用,甚至开始摆烂,反正就这样了!
其次就是比较。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的分数后,都会随口问一句别人考多少分,随后可能还附上一句带有讽刺的话,“人家都能考那么好,再看看你”。
作为过来人,其实都很理解家长总把“别人家孩子”挂在嘴边有多伤人,所以新时代的父母们,可一定不要踩雷,尽量避开。
父母不要把考试成绩当做成长的全部,培养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过度的重视学习成绩,会让孩子的心理扭曲,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如果因为成绩而受到打击,可能还会使他们失去自信。
如果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会自主学习,并且有兴趣地去学习往往比强迫去学习的效果更好。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培养其学习兴趣。
笔者寄语:现在的孩子们接受了更多的多元文化,思想更开放,同时也更敏感,做家长的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管成绩好坏,都要以合适的方式去沟通,否则不仅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还会影响家庭和谐。
话题:孩子跟你“炫耀”成绩时,你会怎么答?#MCN风帆计划#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