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还有点意思了!在自己的月船四号设计上,不断的修改,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什么时候是个头?
的确,这计划跟不上变化,就算是印度在本国的航天展上给出的数据,设计模型等等,都改变不了。
这不,在2月中旬,印度再次宣布了本国Chandrayaan-4的模型,让不少人大吃一惊的是,印度又进行了设计上的调整,这什么时候是个头?这样改变下去,多久才是一个确定下的构造?这着实无法想象。
印度月船四号设计改变,油箱调整
的确,印度的改变非常快,一不小心其航天器又变成了一个设计,而且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可能在最后印度连自己的第一版设计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下面这一张图是在2024年航天展上给出的。
大家可以看下,这设计是非常高,并且也公布了相关性的参数变化。
但这又看2025年2月发布的新版设计图,大家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其设计已经明显发生改变,特别是油箱的调整,已经在Chandrayaan-4上进行转移,把油箱放在看扩展部分上——使 RM 和 AM 的主总线结构尽可能小,以节省质量/空间。
这也说明了,在设计中间的那个“柱子”空间,明显也要减小了。
当然,这油箱应该也会压缩,毕竟要满足外围的设计,所以,这调整印度看来又是在走“低成本”路线,尽可能的改变其最佳状态。
而这一版的设计会不会再次改变,这只有印度自己才知道,反正就是没一个准话,这也是2025年印度发布的新版设计,后续如何调整,就看后续的改变过程。
反正只要印度还没有全面开启组建,那整个变化就是存在的,一直属于“动态”,模式。
只不过,除了设计上的改变,印度对采样问题上,没有任何的改变,一直都是保持之中,没有说明,其采样数量比中国还多。
印度采集月壤比中国多!
的确,没有任何改变数据说印度在月船四号任务上采样改变,这说明了依然保持原来的情况。
而对比一下,大家就可以看到,印度的采样的确比中国更加疯狂,要一次采样3到5千克,也就是最高5千克,这是什么概念?
此前我国的目标都是2千克,这印度最低标准都比中国多,而且从我国嫦娥系列工程的采集数据大家可以看下:
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总重量为8.2吨,而从月球采集回地球的月壤,重量约1731克。
嫦娥六号——“嫦娥六号”肩负月球背面“挖土”重任,总重量约8.3吨,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深空探测器,采集回来的月球样品为1935.3克。
可以想象一下,印度的采样月壤还是有点疯狂,但从新一轮的设计上来看,印度还在进行设计上的调整,并且也在缩短其构造,是不是后续在采样上也会调整呢?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会不会调整,只有印度的最终版本给出了,也才知道,现阶段无法下定义。
而从已知的数据来看,印度的确是比我国采集要多,这是可以对比出来的。
不得不说,印度是每样都要跟中国对比一样,此前太空对接任务成功之后,也是说自己全球第四,与中俄美实力接近,也是可以完成太空对接了。
但后续问题其实也出现了,的确是对接上了,但印度分不开了,这事情还是在保持之中,没有任何的改变。
所以,到最后这两个首次太空对接任务的航天器能不能分开,这也是属于未知数。
印度还是有点飘了
的确,印度在航天发展上,其实是有点飘了,自己的航天实力摆在那里,就算是月船三号任务成功了,但相对来说,也是依靠欧美完成的。
结果在成功之后,全国狂欢,并且还设定了航天日,过后又宣布了月船四号,印度空间站,载人登月等任务。
我只能说,如果太空对接都搞不定分离,那后面任务执行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这些任务都涉及到对接,分离。
这也说明,印度在航天发展上,还要继续努力,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就凸显出自己实力多强,这两者没有关系,要是自己没有突出的技术,这很难走下去。
最为直白的来说,印度深空技术还差多少,难道执行月船四号,印度空间站,载人登月等任务,还需要其他国家帮助吗?那真的是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了。
所以,印度有点飘了,航天技术伟大,但计划跟不上变化,一会一个主意,这是很难稳定,后续再看看印度还会不会调整吧。
这会印度的版本可能也不是终,毕竟计划预定在2026年发射月船4号,这也还早。
如果依照设计都还没有定,这个2026年可能也会继续延期,这就是基本情况。
用户18xxx69
太保守了,干脆5吨吧,反正吹牛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