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浇水要适量,防病培土两样都要做,这样棉桃结得多
在广袤的田野之上,棉花那洁白的棉桃宛如繁星点点,是棉农们辛勤劳作的希望结晶。但要让棉桃结得多且品质好,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棉花的浇水、防病和培土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讲究。
先来说说棉花的浇水。棉花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在棉花苗期,这时候它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比较脆弱。土壤含水量只需要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 - 70%左右就可以了,过量浇水反而容易导致根部缺氧,引发烂根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在这个时期土壤含水量超过80%,棉苗根系的生长速度就会比正常含水量下降低30% - 40%。
而在棉花的蕾期,它进入了一个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这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就增加了不少。土壤含水量需要维持在70% - 80%。就像人在成长阶段需要足够的营养一样,棉花蕾期需要适量的水分来支撑棉株的生长和蕾铃的形成。要是此时水分不足,花粉的育性会下降,授粉成功率也会大打折扣。有数据显示,在蕾期土壤持续干旱20天,花粉的育性会下降20%左右,进而导致落蕾落铃现象加剧,少结棉桃。
到了棉花花铃期,那是棉花生长最关键、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要达到75% - 85%。这个阶段棉花需要大量的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供给棉铃的生长和发育。有研究表明,花铃期土壤水分每降低10%,每株棉花的铃重就会减少3 - 5克。但是这里要特别强调浇水要适量,因为过多的水分会造成棉株疯长,叶片肥大,通风透光性变差,滋生病虫害,并且棉铃也会因为营养分配不均衡而发育不良。曾经有一块棉田,在花铃期由于连续降雨,土壤含水量长期超过90%,结果棉铃的畸形率达到了15%左右,棉铃的脱落率也比正常管理的棉田高出了20%。
在关注棉花浇水的同时,棉花的防病也不容小觑。棉花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疾病的侵袭,像棉花枯黄萎病就是其中比较棘手的一种。这种疾病在发病初期可能只是棉苗叶片有些发黄,在田间不容易被发现。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迅速蔓延。染病棉田的产量损失相当惊人,根据相关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轻度染病的棉田产量会减少15% - 20%,重度染病的棉田产量可能会锐减30% - 50%。为了预防这种病害,合理轮作是一种办法,比如棉花与小麦轮作,连续轮作3 - 5年,可以有效降低枯黄萎病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在种植过程中,选用抗病品种也极为重要,例如中棉60这个品种,对枯黄萎病具有较好的抗性,种植该品种的棉田发病率比普通品种的棉田低35%以上。
除了浇水、防病,棉花的培土也很关键。培土能够让棉花的根系更好地生长发育,增强棉株的整体稳定性。在棉花生长的过程中,随着棉株的不断长高,培土可以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研究表明,培土后棉花的抗倒伏能力能提高60% - 70%。而且培土能够促进侧根的生长,增加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在华北地区的一些棉田里,没有培土的棉田,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倒伏率能达到30%,而进行了合理培土的棉田,倒伏率能控制在5%以内。
综上所述,棉农们在种植棉花时,要精准把握浇水的量和时机,不能根据个人的经验盲目浇水。同时,不能忽视防病工作,通过科学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多种方式预防病虫害的侵袭。而培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对棉花的生长和棉桃的结铃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只有将这三方面的工作都做好,才能让棉花健康生长,棉桃硕果累累,为棉农们带来满满的收获。在每一株棉花茁壮成长的背后,是棉农们像呵护孩子一样的精心照料,而科学的种植方法就是他们最坚实的依靠。希望在新的种植季里,每一块棉田都能因科学的管理而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