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邓小平回答后,毛主席:英雄所见略同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3-15 06:11:31

1973年,毛主席将邓小平同志从江西调到了中央,并开始倚重他处理工作,毕竟他手段强硬,在处理中美关系和军队事务时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中共“十大”召开后没多久,毛主席在聊天时想更深入了解下自己如今信任的王洪文与邓小平,于是他提问这两人倘若自己死了那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两人稍微思忖后,王洪文率先表示新继任的领导人还是会继续坚持毛主席的路线,听到这话主席笑而不语。

可邓小平毕竟在军区干过,他非常了解各方的具体情况,于是他表示到时候可能军阀混战的情况又会再度复现。

这个回答让毛主席很是满意,他立马询问对方倘若真的发生了此事,又该如何解决这种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并未口头回复,而是无声地将主席的茶杯换到了自己的面前。主席笑着看着一切的点头,点头肯定道“英雄所见略同”。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主席为何开始担心自己身后会“天下大乱”?邓小平同志又凭借哪些事情,能够让主席和党内同志如此信任他?

曲折的十大

中共十大召开时,我国正处于特殊年代的末期,一些尖锐的矛盾在此时暴露的淋漓尽致。再加上在这几年华中和华南地区的军队,也因为特殊原因被换掉了领导。

可以说1973年8月举办的十大,确实解决很多亟待处理的问题。

当时我国境内已经有2800万党员,而出席本次会议的人数达到了1249人,相较于嘉兴游湖上的13人,这个数量当真让人感受到了我党的发展和壮大。

在中共十大召开前后,除了党内部分领导干部的行为让毛主席感到担忧以外,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确实不再允许他做更多的事情了。

1972年1月13日时,毛主席就出现过心脏骤停的情况,之后一年间各种病症也是反复出现,所以无论什么等级的会议主席都没有参加。

当众人在中共十大上看到主席的时候,都很是激动,主席才说完“大会开始”后,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在会议结束以后,按照过往的习惯,都是领导先行离开,其他人再离开。

但是在这次会议中,毛主席半天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只是告诉大家,如果其他人不走,他也不好走。

原来在参加这次会议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很差,他只是坐在凳子上就会感受到疼痛,所以在开会前为了防止被人发现异常,都是提前让工作人员将他搬到人民大会堂附近,再搀扶到会场当中。

而他实在不希望同志们亲眼看着自己软弱的样子,所以迟迟不肯起身。身为护士长的吴旭君发现主席尝试过扶着椅子站起来,但是失败了。察觉到异样的周总理立马打圆场,要求代表们先行离开。

从六十年代开始,主席就在密集地失去当年战场上的挚友们,尤其是1963年时,本来处在壮年身体强健的罗荣桓突然离世了,给主席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他看着躺在灵床上的战友,眼神复杂至极。从这以后,他吃饭的饭量小了,平时说的话也少了,身边的人都能看出来他心事很多。

但其实按照主席平日的表现,他惧怕的并非死亡这件事情本身,甚至他还告诉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若是他真的死了,大家应该打扮的漂漂亮亮,高兴地开个庆祝会才好。

至于遗体,他希望能够被火化后撒到长江里,反正他生前喜欢吃鱼,死后被鱼吃也是个好事。

不过主席真正放心不下的是,中国要走“二遍路”,老百姓们可能要受“二遍苦”。正是这份担忧,让他在接受自己衰老的同时,又感到担忧至极。

何以信任邓小平

在特殊时期,主席曾经两次出手将邓小平同志保下,对他的各项处理也都留有一定的余地。之所以会这样做,就是因为主席看中他,并且欣赏他的才华。

邓小平同志得到主席信任的第一点是两个人的性格很像,他们在关键的原则性问题上,面对谁都不肯松口低头。

不过当时将邓小平同志从江西调回来后,主席曾经表明,希望他要了解何为柔中有刚,何为绵里藏针,鼓励他慢慢改变过去的缺点。

其实主席的意思很明白,就是点明各位同志都有些害怕邓小平同志的行事风格,让他可以内里坚持本质,但是表面上还是要尽量温和一些。

第二点是因为毛主席觉得邓小平同志做事公道。在中共第七届七中全会时,主席曾经当着70多人的面夸奖邓小平同志,表示他也有缺点,但是贵在公道又能够办事,待人厚道,所以跟他打交道不必害怕。

第三点是因为过往的成绩证明,邓小平同志确实是有这个能力的。

邓小平在14岁那年开始,就积极参加广安县的爱国活动,次年当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又积极投身爱国分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是从此时开始,他萌发出了救国救民的思想。

等到1920年79月,年仅16岁的他前往法国的巴耶中学读书,但因为资金不够,他只得选择边打杂边读书,这段经历让他感受到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3年后他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就此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开始在《少年》机关刊物编辑部工作。在这里,邓小平同志用自己的笔作为对战资产阶级的武器,为无产阶级发声。

回到国内以后,他在1927年7月负责八七会议的筹备,为了防止汪精卫反革命集团对参会人员下手,只有23岁的他挨个将众人送走后才会最后离开。

不过25岁时,他作为中央的代表,在广西地区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并成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也因为如此他被组织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从1938年开始,他进入129师给刘伯承开始政委,两人合作指挥军队挺进大别山,就此开启了我军对国民党的全国性战略进攻。

从这之后,无论是淮海战役还是渡江战役,都有邓小平的身影。建国后,他和刘伯承二人又解放了我国西南部多个省份,就连西藏和平解放都有他的功劳。

这些经历足以证明,邓小平同志无论是智慧还是心性都被锤炼地成熟顽强,他是新一代领导群体里,最合适承担延续我党道路的人。

对于此事,毛主席是心知肚明的,他在自己最后的时间将邓小平同志提拔上来,也是希望他在自己身后,能够与倒行逆施者进行坚决斗争。

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思路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8周年,当他在93岁逝世前,叮嘱众人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同时解剖掉遗体,将所有的骨灰撒到大海。在他去世后,党中央也确实按照他的遗愿举办了身后事。

在成为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以后,邓小平同志确实不负毛主席的托付,带领着中国这艘大船行驶在社会主义的海洋当中。为了能够切实做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他做出了不少举措。

首先是在1977年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他断然决定要要恢复高考制度,毕竟因为特殊时期,高考已经中断了10年之久,这对于国家和民众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次年邓小平同志前往日本进行访问,当看到新干线时,他感慨于速度之快,也是因为这次经历,邓小平同志很是重视交通设施的建设,他希望我们国家未来也能够有这样的交通设施。

在澳门回归与香港回归的事件当中,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也正是因为这一构想,才让两地在回归权力交接过程当中较为平稳。

尤其是最近,赖清德反动势力在台湾四处挑衅大陆,更是让很多年轻人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当年邓小平同志面临那样艰难的国际环境,却仍然能够带领我党成功收回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当时他面临的压力和阻碍得有多大,又是怎样坚定的决心,和怎样智慧的决策,才能够让西方人低头退让。

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工作会议上,充分地分析了我国我党的形势,简明扼要地表明做好工作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点直到今天也仍然是我党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就算是运用到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当中去,也会让人感到受益匪浅。

在他的带领下,我国以改革促进开放,又以开放促进改革,让经济充满活力的向前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找到了适宜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寻到了合适的步骤与方法策略。

所以说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无愧于初代领导人的托付,也值得我们后人去敬仰和学习。

参考资料:

《邓小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联生活周刊

《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福州市革命英烈纪念园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河东区委党校

《小平,您好!40个瞬间回顾伟人的光辉时刻》南阳党史方志



2 阅读:164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