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孙科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感到有点陌生,但是当提到孙科的父亲孙中山的话,那可真就是如雷贯耳了。
孙科是国父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在早期的革命年代,他深受社会各界革命人士的关注,包括他的婚姻家庭状况。
在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当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他的情妇蓝妮了,1912年蓝妮(原名蓝业珍)出生在浙江定海的一个官宦家庭,他与第一任丈夫离婚了以后,社会上就一直在传他是孙科的情妇。

回顾蓝妮的早年生活,那可真的能用劣迹斑斑来形容,后来她跟随丈夫定居美国了以后,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86年她和女儿回国了以后,却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优待,这是为什么?
早年的负面新闻蓝妮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其家族在当地颇具声望。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让他养成了优雅的谈吐气质。
蓝妮自幼便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社交礼仪,这为她日后在社交界崭露头角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轻时期的蓝妮,那可真的称的上是沉鱼落雁,加上不凡的谈吐,让她很快就在社会上层名流界中展露了头角。
蓝妮最初嫁给了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家族中的一位成员,这段婚姻让她得以进入更高级别的社交圈子,结识了许多政商名流。

到了1934年,由于三观不和等因素,蓝妮的第一段婚姻很快就走到了尽头。离婚以后,蓝妮也因祸得福,这也让她可以更加自由的投入在上层社会的社交活动当中。
蓝妮开始频繁活跃在当时的中国经济中心——上海滩社交界中心,在这里蓝妮结识了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
蓝妮的美貌、才情与独特气质深深吸引了孙科,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孙科对蓝妮宠爱有加,为她购置多处房产,蓝妮从此成为孙科公开的情妇,并以这一身份频繁出入各种社交场合,成为上海滩炙手可热的人物。
七七事变爆发后,掀起了全国抗日高潮,同年11月12日,眼看着南京已经全部暴露在日军的火力覆盖之下,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

蓝妮当时也跟随着国民政府一起前往重庆,在迁都的路上,当蓝妮见证了一路上的尸横遍野后,她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第一次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曾经的蓝妮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之下,对于外敌的入侵一直没有真实感受,但那次的迁都经历,唤醒了蓝妮内心最深处的家国情怀,她决定将赶走侵略者作为自己眼下的目标。
她开始在重庆一带充当一个依附于官僚的半红色资本家,秘密为抗战前线输送了不少的战时急需品。
抗战结束后,蓝妮在上海的商业体系基本上被战争毁于旦尽,国民政府宣布将重建金融体系,这意味着她将失去曾经的部分特权。

但是蓝妮显然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她还想要在最后捞一笔,当时敌伪物资接收一直是各方关注焦点。
蓝妮宣称在上海的仓库内存有大量颜料,这些颜料是她战前的私人财产,在日军占领期间被敌伪非法占用。以此为由她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归还这批颜料。
但是负责接收敌伪物资清查工作的人员却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疑点,蓝妮对于颜料的来源、购买凭证以及存放细节等方面无法提供充分且确凿的证据。
而且当时上海敌伪物资接收情况非常复杂,出现了有不少投机分子企图浑水摸鱼骗取物资的现象,由此蓝妮的申请也引发了怀疑。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上海当地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独家的报道,民众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是一片哗然。

舆论普遍指责蓝妮试图利用与孙科的特殊关系来获取这批价值高昂的颜料,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谋私行为。
蓝妮虽极力辩解,坚称颜料是自己合法所有,但在缺乏有力证据支持的情况下,这个说法难以服众。
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蓝妮个人形象,也让孙科因关联此事而遭受舆论诟病,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政权在接收敌伪物资过程中的混乱与腐败问题。
我们在前文提到,蓝妮在战争年代,凭借着她和孙科的关系,长期活跃在上流社会当中。
在一些公开的社交场所中,蓝妮的行事风格非常高调奢华。要知道当时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阶段,许多民众生活困苦,连饭都吃不饱。

而蓝妮却在社交活动中大肆挥霍,举办豪华派对、身着华丽服饰,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满和批评。
人们认为她在国难当头之际,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只顾个人享受,这种行为显然与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悖。
86年回国以后受到优待当年随着蒋介石国民政府败逃台湾以及和情夫孙科关系破裂以后,蓝妮选择了带着她女儿前往美国定居生活。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蒋氏父子失去了在台湾的掌控力,大陆两岸的关系开始缓和,蓝妮也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邀请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的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借此机会,蓝妮也决定回到中国定居。上海市政府基于人文关怀精神,加上考虑到她的年龄和生活状况,给了她一定的优待,保障她可以安享晚年。
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蓝妮曾经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复杂人脉关系,为抗战力量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这才是上海市政府给予她优待的主要原因。
想当年蓝妮也称得上是半个红色资本家,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暗中组织筹集了大量紧缺的医疗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等。这些物资对于处在艰苦抗战环境中的抗日军队和后方医院来说至关重要。
她可以凭借着自己特殊的人脉关系,将一批又一批的急需物资突破层层封锁,运到前线中去,拯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在析口会战时,国共两党为阻止拖延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计划,与日寇展开了大规模作战。当时中国军队死伤惨重,许多前线部队因缺乏有效的消炎药品,伤员面临严重感染风险。
蓝妮得知后,通过巧妙运作,突破重重封锁,将一批珍贵的盘尼西林等药品及时送到了前线,有效降低了伤员的感染率,挽救了一大批战士的生命。

回顾蓝妮的一生,着实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在经历过感情的不顺以后,却意外的让她在事业上大放异彩。她既是半个红色资本家,也是半个官僚资本家,在民国时期蓝妮确实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参考资料:
《蓝妮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趣味历史网
《“苗王公主”:民国奇女子之——蓝妮》民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