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走廊协议暗藏美俄博弈新局,俄乌和平进程仍陷僵持泥潭

夏柳柳 2025-03-28 19:48:20

在利雅得三方闭门会谈结束72小时后,美国国务院突然公布的多项协议震动国际社会。这份被标注为"非约束性合作框架"的文件,不仅涉及黑海航运安全机制,更暗含美国对俄制裁体系的重大调整。但泽连斯基办公室旋即发表声明,称乌方对部分条款仍存根本性分歧,为这场看似突破性的谈判蒙上新的阴影。

根据美方披露的协议要点,黑海航运安全被置于首要位置。协议要求各方承诺避免使用武力干预商船通行,严禁将民用船只改装为军事平台。这项条款被军事专家解读为对俄黑海舰队的变相保护——过去18个月里,乌克兰利用改装民船实施的特种作战已击沉俄军15艘舰艇。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伊万诺夫指出:"协议实质为俄海军划设了安全区,乌军擅长的非对称作战空间将遭压缩。"

能源设施保护条款的落地更具戏剧性。协议不仅禁止攻击双方能源基础设施,更罕见地引入"第三方核查机制"。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报告显示,俄方输欧油气管道近半年遭受27次不明袭击,而乌电网系统损毁率至今仍达42%。该条款使俄能源出口获得制度性保障,与之对应的是美国承诺协助恢复俄农产品、化肥出口,并放宽相关金融结算限制。

耐人寻味的是,协议中关于战俘交换和儿童遣返的条款未明确执行细则。基辅当局透露,美方承诺推动的"全规格换俘"目前仍停留在意向阶段。而涉及3.2万名乌克兰儿童的遣返问题,俄方代表仅同意"建立人道主义通道"的模糊表述。这种结构性留白为协议执行埋下隐患,正如日内瓦安全研究中心报告所言:"当战术性妥协遭遇战略利益冲突,纸面协议往往沦为空中楼阁。"

美国政策转向成为本次会谈最大变量。除放宽对俄海运保险限制外,美财政部将俄农业银行重新接入SWIFT系统的举措更具象征意义。这与其说是对莫斯科的让步,不如视为拜登政府为缓解全球粮食危机的现实选择——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俄乌两国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28%,而美欧粮仓正遭遇世纪性干旱。

泽连斯基团队的激烈反弹暴露出协议脆弱性。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直言:"任何限制自卫权的条款都是变相领土割让。"这种立场在乌国内获得79%民众支持,却使谈判陷入死循环。正如布鲁金斯学会乌克兰问题专家希尔所说:"基辅需要胜利维持政权合法性,莫斯科需要协议巩固既得利益,华盛顿则需要止损以应对大选年压力——三方诉求的本质错位注定谈判是场马拉松。"

随着秋粮收割季临近,黑海走廊能否真正开放将成为首个检验标尺。但克里米亚港口近期频现的军演画面,以及敖德萨外海新布设的智能水雷阵,都在无声诉说着和平的遥远。当战略互疑深植于谈判基因,利雅得协议或许只是又一张被风化的政治羊皮纸。

0 阅读:1
夏柳柳

夏柳柳

五星闪耀皆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