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华的娱乐圈中,感情和生活方式往往如同过眼云烟,瞬息万变。
而著名演员达式常,却像一股清流:终生只爱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诠释着“忠诚”二字。
他不仅感情专一,生活中也有着令人惊讶的坚持——从不买车,也不开车。
名利场中的他为何选择如此“反常”的生活方式?
是对物质的淡泊,还是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那些看似简单的决定,背后或许藏着一个更深的故事。
走近达式常,探寻他低调人生中的非凡选择。
1940年,一个特殊的孩子在上海一个贫寒的大家庭中诞生。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著名演员的达式常。
彼时的上海,虽已初现繁华,但寻常百姓的生活依旧艰辛。
达家兄弟姐妹众多,仅靠父母微薄的收入,生活自然捉襟见肘。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小达式常的性格开始悄然成型。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即便物质匮乏,却也无损他对生活的热情。
兄弟姐妹间的互帮互助,父母的言传身教,让达式常明白了家庭的温暖与可贵。
天性使然,不凡少年踏上艺术之路中学时代,达式常的文艺细胞悄然萌发。
他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文艺活动,诗歌、戏剧、音乐,样样不落。
他的才华和热情,很快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渐渐地,达式常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艺术达"的美名不胫而走。
一次偶然的机会,达式常接触到了话剧。
他被这种艺术形式所吸引,每每排练都全情投入。
也是在这时,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王文皓。
共同的艺术追求,让两人惺惺相惜,渐生情愫。
达式常心中的艺术种子,在爱情的滋润下,生根发芽。
初入演艺圈,披荆斩棘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为达式常艺术道路的新起点。
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表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毕业后,达式常进入上影厂,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1962年,达式常出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兄妹探宝》。
尽管只是一个配角,但达式常的表现却十分出色,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三年后,他主演的《年轻的一代》上映,达式常凭借精湛的演技,在演艺圈崭露头角。
那个特殊的年代,整个演艺圈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寂。
接近十年的时间,达式常的事业停滞不前。
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家庭中。
1970年,达式常与王文皓喜结连理,五年后,爱情的结晶——女儿达秧呱呱坠地。
重振旗鼓,再攀高峰1975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影视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达式常也重新投入到他钟爱的事业中。
《春苗》的成功,为他的演艺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后数年,达式常接连主演多部优秀影片,如《燕归来》、《书剑恩仇录》、《走进风雨中》等。
他的演技日臻成熟,人气也节节攀升。
一次意外的发生,却让达式常对"车"产生了阴影。
在拍摄某部电影时,达式常驾驶的车辆不慎发生事故,导致他和女演员都受了伤。
从那以后,达式常便决定,再也不买车、不开车。
"一辈子,一个人"演艺事业蒸蒸日上,达式常的名气也水涨船高。
按理说,接些代言、上上综艺,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收入。
但达式常却不为所动。
他给自己定下了原则:不接广告,不上节目。
"我是一名演员,我的舞台在荧幕上。"达式常曾这样说道。
相比事业,达式常更加珍视家庭和爱情。
57年风雨同舟,达式常和王文皓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一生只爱一个人"。
从年少到年迈,从贫寒到小康,两人携手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旅程。
达式常常说:"有文皓在,我就什么都不怕。"
83岁高龄,许多人都已安享晚年。
但达式常依然活跃在荧幕上。
今年,他参演了电影《昆仑山下大医生》,依旧贡献了精湛的演技。
对他而言,表演已经渗入骨髓,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达式常的人生,是一部励志的传奇。
他用执着诠释了艺术的力量,用坚守树立了道德的丰碑。
他没有绚丽的言辞,却有不悔的选择;他没有惊人的身家,却有令人敬佩的操守。
达式常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人生道路。
也许,这就是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意义所在。
在金钱与利禄的诱惑前,守住本心;在岁月与风雨的洗礼中,永葆赤诚。
达式常做到了,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