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杨振宁探望癌症晚期的邓稼先:两弹成功之后,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

文史风云 2025-03-13 14:11:01

“你这样置自己的身体不顾,两弹成功之后,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1986年,杨振宁探望癌症晚期的邓稼先,既心疼又感慨,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1986年,北京一家医院的病房里。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因长期接触核辐射已至癌症晚期,面容憔悴却目光坚毅。而站在床边的杨振宁刚从美国归来,目睹挚友的境况,既心疼又感慨。杨振宁忍不住问他:“你这样置自己的身体不顾,两弹成功之后,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然而,邓稼先的回答却让杨振宁沉默了。只见邓稼先伸出了两根手指,笑道:“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总共20元。”六七十年代,国家最高的科技奖奖金只有1万元。而当时参与两弹研制的科技工作者,人数大约有一千。面对这笔奖金,邓稼先坚持认为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主张将奖金平均分配。所以最终,他个人只获得了20元。邓稼先与杨振宁的渊源,始于少年时代。两人的父亲是北大的同事,自幼便一起在北平读书。1940年代,两位青年才俊远渡重洋进修。1948年秋,邓稼先在普渡大学核物理系创造了奇迹:仅用两年便斩获博士学位,被导师称为“娃娃博士”。然而1950年,他却放弃了美国的优渥条件,婉拒了导师的竭力挽留,毅然选择回国。而杨振宁则留在了美国,继续深耕理论物理。1958年,邓稼先的人生迎来转折。接到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他只留下了一句“我要调动工作”,便告别妻儿,自此隐姓埋名28年。在西北戈壁的核试验基地,他带领团队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完成了海量计算。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时,连妻子许鹿希都不知自己的丈夫就是总设计师。此后两年零八个月,氢弹研制再创奇迹,速度远超美苏。然而,长期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也让邓稼先付出了惨重代价。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科研团队只能住地窝子、喝盐碱水,用身体对抗辐射。而在1979年,一次核试验任务中发生了严重意外:一枚原子弹在空投过程中坠落,未能按计划引爆。这种情况极其危险,因为弹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一旦泄漏,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防化部队迅速展开搜索,时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赶往事故现场。在接近核心区域时,他拦住了同行的赵敬璞副部长,独自一人深入危险地带进行勘察。这是一枚钚弹,其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将对骨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且钚的半衰期长达200年。邓稼先的这次近距离接触,导致他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不久后,他被确诊为癌症,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邓稼先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核威慑能力,不仅确保了国家的安全,更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话语权。当杨振宁询问奖金数额时,或许也在内心深处质问自己:如果角色互换,自己是否能够做出同样的选择?参考资料万象《王振云、邓稼先的二十元奖金》

0 阅读:34
文史风云

文史风云

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