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本来是分割两边的,就像一道城墙的作用首先是属地的作用,但明朝的一件事情让长城不再是分割,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就是隆庆和议。
隆庆,就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这个年号使用的时间是从公元1567年到1572年,一共是六年。但这六年间,明朝和蒙古部落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两家结束了长达近200年的敌对状态,这就是隆庆和议。
促成这件事情是一位明朝的著名的大臣。嘉靖45年,也就是1566年,和隆庆元年,也就是1567年,高拱和张居正先后进入明朝内阁,并相继担任内阁首辅。这俩人都很有政治抱负,整顿边防,安排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镇,重用王崇古、方逢时、马芳等将领,切实加强了长城沿线的防御,同时也不拒绝与俺答部落通贡。
两位首辅进入内阁以后发生了一个历史契机。1568年,63岁的俺答部落首领看上了孙媳,也就是把汉那吉的媳妇。爷爷把孙子的媳妇抢了,孙子自然就不干了。但是孙子又打不过老谋深算的爷爷,做了一件事情,投奔明朝。
投奔的这件事情发生在1570年,原因是把汉那吉自幼丧父,被奶奶养大成人。把汉那吉投奔明朝的地方就在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镇。
当时宣大总督是王崇古,宣大总督当时置总理宣府巡抚、大同巡抚军务,兼理粮饷,当然王崇古的权限要比这些要大很多。
大同巡抚是方逢时。王崇古和方逢时都是明白人,俩人对把汉那吉以礼相待,还上报朝廷,给把汉那吉加官进爵,虽然不一定是实职,但也能反映出明朝的态度,授把汉那吉指挥使官职。
俺答汗为孙子生命担忧,就派人去跟明朝谈判。明朝开出的条件是把赵全等背叛明朝的人都杀掉。与孙子相比,一个叛徒的命运不值一钱,于是1570年,俺答汗把赵全交给明朝,同时提出通贡互市的要求,这样明朝把把汉那吉送还后,开始了双方互市的历程。
当然,从同意到实施,双方还有一个过程。1571年,王崇古提出封贡互市的八条建议,这个建议得到张居正的支持,后来双方册封仪式在现在山西大同市新荣区举行。
这件事情让长城沿线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双方都实现了互利共赢。实际上,当时在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一带陆续开放了多处马市,定期进行交易。蒙古的牲畜和皮张等换取内地商贩的铁锅、布匹、绸缎等。
到了明末清初,晋商纷纷北上口外,或游走行商,或开店坐商,经营商品以粮油、棉布、茶叶、牲畜、皮毛、药材及日用杂货等为主,还开辟出了从中原到蒙古、俄罗斯的国际贸易通道——张库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