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1月的一天,安徽蚌埠车站大门前悬挂着一颗人头,上面还滴着血,十分恐怖,一眼看去,令人不寒而栗,旁边还有一条白色条幅,上面写着“新任督抚施从滨之头”。
原来,死者叫施从滨,他是被人虐杀的,杀他的人就是民国著名军阀孙传芳。
这件事情还得从民国军阀混战说起。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的奉系击败直系军阀,进而控制了华北,奉军的势力向南延伸至上海。
但是到了1925年,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
但是张作霖作为奉系军阀,他是被日本人扶植起来的,为了摆脱日本人的影响力,他又积极和英、美接触。
所以在在五卅运动这场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浪潮中,张作霖帮着帝国主义镇压平民。
结果引发了一场反奉浪潮。
直系军阀孙传芳立即抓住机会,调集兵力攻占上海,接着向北进攻,试图收复前不久被奉军攻占的江苏、安徽等地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4816a030e87d9ba0885cd5337e3db46.png)
奉系的军阀头目张宗昌为了争夺江苏、安徽,于是将所有能调动的军队编成7个军,约12万大军,与孙传芳对抗。
施从滨是如何卷入这场战争的呢?
原本,施从滨早在清末的时候就参加了北洋新军,后来又进入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北洋新军效力。
民国建立后,施从滨长期在山东担任军职。
后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内部各派系互相混战,比较著名的就是直奉战争。
张作霖打败直系军阀,奉军入关后,控制了华北大片区域,奉系军阀头目张宗昌更是长期盘踞在山东。
由于施从滨这个人打仗很猛,打过不少硬仗、恶仗,张宗昌看中了他打仗的本事,所以十分器重他。
当时,张宗昌当上了山东军务督办后,立马就提拔施从滨为山东军务帮办。
所以在决定跟孙传芳开战时,张宗昌认为施从滨正是一把好手,于是多次登门拜访,请他出来带兵和孙传芳作战。
但在施从滨看来,张宗昌一个土匪出身的军阀头子,其麾下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是什么值得效命的人物。
因此,施从滨多次婉拒,但架不住张宗昌多番登门邀请,毕竟施从滨在张宗昌的地盘上,又是他的下属,如果执意拒绝,也不好,最后只好答应下来。
此后,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第二军的军长,率军出战。
然而,施从滨率部南下后,孙传芳却抛来橄榄枝,三次发电报说希望和施从滨一起合作,让施从滨临阵倒戈,站到孙传芳这边。
但施从滨拒绝了。
不久之后,双方大打出手,但施从滨打得太猛,推进太快,一路连下多城,直达安徽蚌埠这个地方,以至于孤军深入。
结果被孙传芳包围,最后战败被俘。
按照一般战争中不成文的规则,战胜的一方,应该确保俘虏的生命安全,将其关押。
可孙传芳却一反常态,兴许是觉得施从滨不愿意跟自己合作而恼羞成怒,又或许是被施从滨之前生猛的作战打疼了,于是干脆命人将施从滨捆起来,押送到蚌埠车站。
在对施从滨进行一番羞辱后,孙传芳下令用慢刀,慢慢地将其头颅切下,让他在最痛苦的状态中死去。
接着便将施从滨的头颅悬挂在蚌埠车站示众,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ce1bfe6783a7cb4a5880ca017eb627.png)
施从滨的家里人惊闻噩耗后,悲痛欲绝,其长女施剑翘在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时,更是悲愤交加,誓要为父报仇。
为此,她还作了一首诗,以表明心迹,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
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这首诗的意思很清楚,在施剑翘看来,他的父亲施从滨战败后,既然成了俘虏,那孙传芳就应该确保其生命安全。
可孙传芳非但没这么做,还把人悬首暴尸,整个过程包含羞辱、虐杀、暴尸、悬挂首级。
这种做法简直是极端残忍,换做任何人都无法接受。
在得知施从滨遇害的全过程后,年仅20岁的施剑翘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替父亲讨回公道,手刃仇人。
为此,她耗费了整整10年光阴。
柔弱女的10年复仇路在那个乱世中,孙传芳是手握重兵的大军阀,施剑翘一个弱女子,想要报仇谈何容易,而且她的弟弟们年纪尚幼,短期内也无法承担报父仇的重任。
就在施剑翘苦恼之时,家中堂兄施中诚对着施从滨的遗照发誓,一定手刃仇敌。
施中诚原本是施剑翘的堂兄,因幼年丧父,所以被施从滨抚养长大。
看着堂兄如此上道,施剑翘激动万分,但要对付孙传芳这种体量的大军阀,还得先提升自身实力才行。
于是,施剑翘找到了张宗昌,请求让施中诚担任团长的职务,另外再请张宗昌出面将堂弟施中权、胞弟施则凡送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深造。
毕竟施从滨此前深受张宗昌器重,又是为张宗昌卖命才战败被杀的,张宗昌此时也不能驳了施家遗孀的面子,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谁知,施剑翘的复仇计划很快就失败了。
没过几年,施中诚就当上了烟台警备司令,然而此时的施中诚早已将当初的誓言抛出脑后,只顾着自己升官发财,平时更是吃喝玩乐,不管其他。
施剑翘见此情景,大为恼怒,当即写了一封信将施中诚责骂一番。
此后再也不和他联系。
这一年,正好是1928年,距离施从滨虐杀已经过去三年,在施从滨的忌日那天,施剑翘祭拜完父亲后,回到家里,一想到施中诚无意报仇,自己身为女子,又毫无办法,顿时悲从心起。
她坐在院子里,越想越难过,随即嚎啕大哭起来。
就在这时,她家里突然走进来一个陌生男子,那名男子见施剑翘哭得伤心,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连忙过来好言安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3378a18d15e669ea1ff1b6b41f1704.jpg)
一番交谈后,施剑翘才得知,原来这名陌生男子是施中诚在保定军校的同学,还是同姓,叫施靖公,目前就在阎锡山手底下做一个中校参谋。
他之所以会来济南,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来出差,正好路过施中诚的家,于是打算借宿些时日。
在此后的相处中,施剑翘还从对方口中得知,原来施靖公早年也受过施从滨的培植,加上又是施中诚的同学,所以对施从滨的死也感到十分愤怒。
但这个施靖公似乎喜欢上了施剑翘,在经过你来我往的相处之后,施靖公为了得到心上人,干脆直接答应说,自己愿意出面替死去的施从滨报仇。
施剑翘闻言,满心欢喜,不久之后就答应嫁给施靖公,并跟着他一起去了山西。
然而,施剑翘的复仇计划再一次失败了。
因为去了山西后不久,她的这位丈夫也把报仇的事情抛出脑后,非但再也不提,还不准施剑翘再提起这件事。
到了这一刻,施剑翘才发现自己又一次被骗了,报仇的计划也因此落空,于是离开了山西,回到天津。
此时是1929年,施剑翘的胞弟施则凡也从日本留学归来。
施则凡回国后,当即表示,自己想先去报了父仇,再出来工作。
但施剑翘却不想让弟弟去冒险了,他刚刚留学归国,有着大好的前途,万一报仇失败,出点什么意外,不仅前途尽毁,还有可能丢了命,家中年迈的母亲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
所以,施剑翘还是决定让弟弟先好好工作,复仇的事情等日后时机成熟再说。
施剑翘虽然不愿意让弟弟去冒着生命危险复仇,但她的心里依然时刻想着复仇大计。
这时候的她,开始反思,自己此前两次都将复仇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却两次被人欺骗。
此时她才明白,复仇这件事情,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她也再不会对任何人抱有幻想。
然而她一介弱女子,一时间也没有任何办法。
直到有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了一起案件,是一个关于“刘金桂情杀滕爽”的报道。
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案件,却给了她极大的启发。
刘金桂也是个女人,她就能冒着生命危险杀滕爽,自己作为女人,难道就不能亲自手刃孙传芳吗?
从这一刻起,施剑翘决定亲自手刃仇敌。
但当时民国的格局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北伐军打垮了孙传芳,而后建立了国民政府,孙传芳垮台后,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一时间,施剑翘也无从入手。
直到1935年,她才追踪到了孙传芳的下落。
原来,日本人为了侵略中国,对孙传芳进行了拉拢,虽然孙传芳严词拒绝了日本人,但这件事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
施剑翘也通过这些消息得知,原来孙传芳一直居住在天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0e11a0ddbf0171f30b60349e8c1f2b.jpg)
于是,在1935年6月,施剑翘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回到天津娘家,然后开始谋划复仇大计。
经过多番打听后,她得知孙传芳居住在法租界32号路,于是急忙过去验证一下。
谁知到了这个地方后竟然发现,这个住宅门口却挂着招租的牌子,说明孙传芳已经搬走了。
为了进一步打探到孙传芳的下落,施剑翘干脆假装自己是来看房子的租客,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和看守房子的副官交流。
在谈话中,她从副官口中得知,孙传芳已经搬迁到英租界20号路。
得到仇人的住所位置后,施剑翘立即展开了复仇谋划。
但此时她面临着三个问题:
1、应该怎样才能接近孙传芳?
2、从哪里搞一支趁手的手枪?
3、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该如何安置?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施剑翘很快就开始了行动。
首先是枪的问题,在民国那个乱世,枪是可以买到的,但女人出面买枪容易惹麻烦,所以她不敢贸然去买。
思来想去,她想到了突破口。
原来,她家里就藏着一把枪,一年前,她弟弟施则凡有个同学,在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买了一把勃朗宁手枪以及两盒子弹,就寄存在自己家里。
后来施剑翘就是用的这把枪击毙了孙传芳,她被收押后,那把枪也被没收,施则凡为此还赔给了同学50多块大洋的枪弹费。
枪的问题解决后,就是如何安置老母和孩子了。
施剑翘担心如果自己出了什么意外,自己年迈的母亲会经受不住打击,于是想起了在南京工作的弟弟施则凡。
她特意去了一趟南京,把自己的复仇计划和盘托出,并且要求施则凡将母亲接到南京安置。
但施则凡不同意,他认为替父报仇这件事是自己身为儿子的责任,要复仇也是自己去,所以不愿意让姐姐冒险。
可施剑翘也不愿意让弟弟去冒这个险,姐弟俩一番争执后,她终于说服了弟弟。
至于施剑翘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她决定到时候把孩子交给妹妹施纫兰抚养。
就这样,家人如何安置的问题也解决了。
现在就只剩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接近孙传芳?
施剑翘曾经多次到孙传芳的住宅门口街道观察,发现根本不可能在住宅处实施复仇计划。
因为孙传芳的住宅进行了加固处理,不仅院墙很高,根本无法翻越,周围还安装有电网,大门还是两扇铁门。
所以根本进不去。
就连混进去当佣人或者家庭教师也难以实现。
后来她又想着能不能在大门外摆摊,做个摊贩,以图慢慢接近,结果发现也行不通。
不久之后,施剑翘又打听到孙传芳的岳母即将过80大寿,到时候会大宴宾客,如果趁机送礼混进去倒是可以。
但很快,施剑翘放弃了这个打算。
因为那种宴会场合上,如果开枪的话,会伤及无辜,而且在英租界发生枪击案,会引发外交纠纷。
就这样,短时间内,施剑翘十分苦恼,根本想不出能接近孙传芳的办法。
这一年,是1935年,距离施从滨被虐杀,已经过去整整10年了。
巧的是,施剑翘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施从滨遇害10年的忌日那天,施剑翘前往租界的观音寺给父亲施从滨烧纸念经,可她一想到父亲被害整整10年了,自己都没有办法替他复仇,顿时悲痛不已,索性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这时,寺院中的和尚见她哭得伤心,便前来劝她节哀。
在跟和尚的交谈中,她发现孙传芳竟然是居士林的居士,还担任了理事长。
每周三和周六是居士林讲经的日子,孙传芳也会到场。
第二天,施剑翘通过广播电台公开的消息得知,孙传芳会在晚上七点到法租界仁昌广播电台讲经,于是连忙过去验证,结果发现孙传芳乘坐的汽车就停在那里,讲完经后,孙传芳果然从里面出来,身边还带着一名护卫。
这证实了孙传芳确实成为了一个佛教徒,那和尚说孙传芳会去居士林讲经,想必也是真实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81af9442a3510ac215fe6e27c16cda.jpg)
孙传芳历史老照片
得到这些消息后,施剑翘立马写信给家中弟弟,要求他们立即前来商议,并将老母接走。
随后,施剑翘便来到居士林,请求加入,最后成功地用化名“董慧”加入了居士林。
她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只要加入居士林,她就可以在孙传芳来居士林讲经的日子跟着一起去,这样就可以接近孙传芳了。
一周后,她第一次参加讲经活动,在佛堂上果然看见了孙传芳,而且离她近在咫尺。
那一刻,施剑翘的眼神中闪现了一股浓厚的杀意,但她并未动手,因为时机不成熟。
从寺庙回来后,她的胞弟施则凡和堂弟施中达也到了天津,姐弟三人进行研究后,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印刷几十张传单,上面写明施剑翘枪杀孙传芳的前因后果,一来是说明她杀孙传芳是为了报复仇,二来是为了避免万一她在现场不幸身亡,她为父报仇这事儿被巡捕房隐瞒。
其次是要避免牵连到施则凡的同学,事成之后不能承认那把枪是同学的,要一致对外宣称是从别人那买的。
最后就是要定制一件大衣,衣服的口袋必须要适合藏枪、掏枪。
商议好之后,姐弟三人立即展开行动,施剑翘开始去印刷传单和定做大衣,她的弟弟则立即将母亲接回南京。
1936年11月13日,正好就是讲经的日子,可这一天下着雨,施剑翘已经打算在这一天动手,可又担心因为下雨的缘故,孙传芳不去。
于是她又打电话到居士林询问,结果也没能打通。
可能以她对孙传芳最近的一些了解,认为孙传芳因为下雨的原因,大概不会前来讲经。
所以没有带枪就去了居士林。
结果到了之后,坐了一会儿才发现,孙传芳竟然真的来了。
施剑翘顿时心里一阵懊悔,心想,现在该怎么办?想动手的话,枪也没带,不动手的话,今天下雨,来的人少,开枪不容易伤及无辜,是个绝佳机会。
内心一番挣扎后,施剑翘果断决定回家拿枪,于是找了个借口,起身出门,花钱乘坐汽车回家,拿上枪再回来。
由于是11月的冬天,屋子里设有取暖的炉子,施剑翘坐的位置在炉子旁边,距离孙传芳比较远,不利于行动。
所以,为了靠近孙传芳,她在大家正专心听讲时,突然大声说:“后面的炉子烤得我太热了”。
这时,有一位姓张的居士当即说道:“那你往前坐一下啊。”
就这样,施剑翘来到更靠前的位置,坐在了孙传芳的右后方。
过了一会儿,施剑翘观察会场,讲经的在专心讲,听的人在专心听,没人注意到她,正是动手的大好机会。
于是迅速掏出手枪。
现场突然响起“砰、砰、砰”三声刺耳的枪声,孙传芳右耳后方被击中,后脑和后背也分别中枪,当场身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f5b9270dc22082964fae66d68a72864.jpg)
枪响之后,现场顿时陷入混乱,随着几声尖叫声,所有人纷纷躲到一边,面露恐惧的表情。
这时,施剑翘走到人群中央,大声说道:
“我叫施剑翘,为父报仇,杀死孙传芳,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牵连任何人,你们可以带我到警察局自首。”
说完之后,施剑翘立即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传单一把撒出去。
传单上除了写明枪杀孙传芳的详细原因外,其中一面这样写道:
1、今天施剑翘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
2、详细情形请看我的告国人书。
3、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
4、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然而,在场的众人被吓得面色铁青,瑟瑟发抖,根本没人敢带她去自首。
没办法,施剑翘只好自己去电话室给警局打电话自首,挂断电话后,很快便有两名警察前来,在了解情况后,当场将施剑翘带走关押。
最开始,当时的国民政府下辖的法院初审判处施剑翘10年有期徒刑,二审的时候又考虑到她是为父报仇,情可悯恕,改判7年有期徒刑,三审的时候维持了二审判决。
就这样,施剑翘被关进了监牢。
然而,这起事件却在各大报纸头版头条被争相报道,掀起了舆论风波。
施剑翘为父报仇而入狱的事情受到舆论的同情,各地舆论纷纷站在施剑翘这边,毕竟孙传芳是个军阀头子,普通百姓谁会同情这样的人。
因此,施剑翘在入狱一年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加上有冯玉祥等人从中斡旋,国民政府最终决定特赦施剑翘。
值得注意的是,施剑翘被特赦后,成为了一名爱国女性。
抗战爆发后,她积极投身于抗战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她深信中国未来一定属于中国共产党,为此,她写信劝说在国民党阵营的堂兄施中诚,成功让他辞去军长职务,不与解放军作战。
又写信说服胞弟施则凡、堂弟施中达留在大陆,为新中国效力,接着又成功劝说在美国攻读医学博士的妹妹施缝兰回国效力,还说动阎锡山手下的中将参谋郭宗汾起义投诚。
同时,她还多次为地下党员和民主人士提供掩护,为革命胜利做出来贡献。
建国以后,她又积极办学,培养人才,还捐资、捐物,支援国家建设,还曾经担任担任苏州市人大代表、市妇联副主席。
是个奇女子。
参考史料:施剑翘回忆录《为报生父仇,手刃孙传芳》、《北洋军阀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