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吃2样、做3事、忌4事”,别犯忌讳

农民说农 2025-02-12 04:13:43

正月十五元宵节,既是春节的“压轴大戏”,也是新年的第一次月圆之夜。

民间常说“不过十五还是年”,许多人会等到元宵节后才离家返工,只为图个“年头圆满年尾顺”。

这一天,各地习俗百花齐放,但核心总离不开“祈福纳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传承的元宵节规矩——吃2样、做3事、忌4事,助你平安吉祥财运旺!

先说吃2样

第一样:元宵/汤圆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场舌尖上的Battle延续了数百年。北方元宵用馅料裹干糯米粉反复摇晃,口感略糙却米香浓郁;南方汤圆则是糯米皮包馅,细腻软糯。

年轻人偏爱炸元宵的酥脆、酒酿汤圆的微醺,甚至开发出咸蛋黄、榴莲等网红馅料。但无论怎么变,团团圆圆的寓意始终如一。

第二样:饺子

当南方人疑惑“元宵节为啥吃饺子”时,北方人已默默端出韭菜虾仁馅、三鲜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咬开是“藏宝”惊喜。

老一辈常包入硬币、红枣,吃到的人寓意新年财运亨通。年轻人把硬币换成巧克力币,既卫生又有趣,拍成短视频还能收获一波点赞。

再说做3事

第一件事:打灯笼

“灯笼一打,年味不垮”。古时穷人家用萝卜挖空做灯,如今电子灯笼能唱歌能投影,但孩子们提灯走街串巷的笑声从未改变。小时候家里穷,元宵节拎的是萝卜灯——挖空水萝卜倒点猪油,插根棉花捻子。去年我逛庙会,10块钱买个塑料灯笼,刚出门电池就没了。

第二件事:猜灯谜

“一人腰上挂把弓(谜底:夷)”这类老谜语曾是社交利器,如今却被手机搜索秒破。

线下活动增设“限时禁手机”规则,线上直播间用弹幕猜谜送福利,甚至开发AR灯谜游戏,让传统焕发新生。

记得小时候猜灯谜,猜中了能领块水果糖。现在公园里都改扫二维码了,去年我对着“十五天(打一字)”的谜面正琢磨呢,后面大妈直接外放搜索答案,气得管理员直喊:“您这是作弊啊!”

第三件事:祭拜祈福

摆上元宵、水果,焚香许愿——有人求健康,有人求暴富,如今的一些年轻人,也开始拜“考神”“桃花仙”。

心理学家说,许愿实为“自我暗示”,能增强面对未知的信心。

老人们供桌上摆的还是苹果橘子,年轻人已经给祖宗烧“电子元宝”了——手机一点,云端蜡烛亮起来,还能定制祈福弹幕。

最后说忌4事

其一,忌杀生

古人认为正月十五杀生会冲撞天官赐福,现代人则从环保角度支持“素食元宵宴”。

佛教“放生”习俗在宋代已流行,但专家提醒勿盲目放生外来物种破坏生态。

其二,忌米缸见底

老话常说“米缸满,财气旺”,在农耕文化中,粮食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生计和福祉。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因此,米缸不能见底被视为一个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家中粮食充裕,生活无忧。

其三,忌借钱

在一些地区,人们认为正月十五是神灵降临人间、保佑家宅平安的日子。因此,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恩赐。保持米缸的满盈被视为对神灵的一种尊重和供奉,而借钱则可能被视为对神灵的不敬或冒犯。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传说认为,正月十五这一天是财运亨通的日子,如果在这一天保持米缸的满盈,就能够吸引更多的财富和好运。相反,如果在这一天借钱或支出过多,就可能会破坏这种财运,导致未来的经济不景气。

其四,忌吵架

在传统文化中,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很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在这个时候祈求新年的平安、幸福和团圆。

家庭和谐被视为幸福生活的基石,因此在这样的节日里,保持家庭的和谐氛围尤为重要。米缸作为家庭粮食的储存地,象征着家庭的富足和安稳。

如果在这天吵架,可能会被视为对家庭和谐的破坏,从而影响家庭的福气和运势。

综合上述内容,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规矩,看似是条条框框,实则是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你们家乡有哪些特别的习俗?你们那里吃汤圆还是元宵?

3 阅读:436
农民说农

农民说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