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新一任领导班子主导下,建行内部已达成共识:金融科技需要更多强化对母行支撑,进一步提升系统稳定性。
01 人事频调
在中期业绩会畅谈数字化经营后第16天,李民辞去了建行副行长一职。
此时距离他负责建行金融科技条线工作,仅过去一年。
9月18日,建设银行(601939.SH/0939.HK)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李民已向董事会提出辞呈,辞去副行长职务。
李民是资历近31年的“老建行人”。早年,李民在建行广东分行工作,后调任河北省分行行长。
2019年8月起,李民担任建行总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一直到去年9月升任副行长。
他最近一次以建行副行长身份公开亮相,是出席9月2日召开的2024年建设银行中报业绩解读会。
会上,他介绍了建行数字化转型进展,并表示建行未来将“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经营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的发展”。
业绩发布会亮相尚言犹在耳,履新刚满一年的李民即离职,令外界颇感意外。
媒体报道,李民的下一站并非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部门,而是被跨系统调往住建部某下属单位。
不止李民,今年以来,整个建行金融科技板块的人事变动,异常频繁。
在2022年报中,建行首次界定了“科技渠运板块”。其下设“一办四部一司”(数字化建设办公室,网络金融部、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数据管理部、金融科技部,建信金科)。
这些部门及单位,共同构成了建行金融科技条线。
今年6月开始,包括李民在内的人事调整,近乎“重组”了建行金融科技部门。
不仅建行金融科技部正职更替,部门副职也是“二进三出”。
金融科技部总经理由李忠东接替林磊明出任,林磊明则替换李忠东出任数字化建设办公室主任,二人实现“职位对调”。
金融科技部原副总经理刘瑞胜、杨朝晖和崔志刚,分别调任数字人民币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运营数据中心副主任和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
而建信金科原北京事业群总裁刘征宇、基础技术中心总裁李晓敦,则分别补位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资深副经理职务。
此外,原建行总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姜俊,已调任外省干部。
主管领导离职、大面积中层干部换防,组织结构变革,亦伴随着建行金融科技战略路线“转向”。
02 巨额投入vs系统崩溃
几年间,建行的金融科技板块实现了“大跨步”式发展。
自2018年4月起推进金融科技战略的六年间,建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累计投入超1200亿元,占收入比重逐渐超过3%。金融科技从业人员,也从6983人暴增超过16000人。
如此巨大投入,与在公众视线中的一角,难以匹配。
比如,作为银行科技投入的“门面”,手机银行APP的使用是否稳定、用户体验是否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科技的工作成效。
近两年,建行手机APP突发系统崩溃,多次受到市场关注。
2022年11月16日,不少用户反映,使用建行APP转账交易失败。该事件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毕竟四大行APP故障并不多见。
对此,建行官网回复称,由于系统交易量突增,恢复期间会造成个别客户短时交易失败。
除了APP,建行亦出现过大规模系统崩溃、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形。
2021年7月15日,当日建行多个网点“断网”,无法正常办理业务。建行将此次故障原因解释为系统升级。
2023年8月,不少网友反馈建行卡无法交易成功。当天,#建行#再次登上微博热搜榜。这一次,建行客服表示“不确定是哪方面的问题导致”。
系统多次“崩溃”,显然与巨额投入造就的金融科技实力,不相称。
建行于2023年报中提到,其境内个人业务由主机切换至分布式系统运行,而自主研发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即是其旗下子公司建信金科。
建信金科于2018年成立,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第一家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它由建行直属7家开发中心和1家研发中心组建,基本上是将母行科技条线人员整体迁移到了子公司。
从官网信息看,除了服务建行数字化转型和科技系统建设,建信金科还对外开展智慧金融等多领域的科技服务,并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技术、系统和企业级架构等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末,建信金科的资产总额为72.67亿元,净资产为14.98亿元。
2018年-2020年,成立后最初三年,建信金科累计亏损达9亿元,直到2021年扭亏,三年盈利4100万元。
2023年当年,建信金科仅实现盈利约200万元,对建行总盈利规模贡献几可忽略不计。
有业内人士透露,建行将几大开发中心划转为建信金科后,接受中小银行以及地方政府的项目日益增多,几乎成为一家大型金融外包公司。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业务基本都是两条腿走路。当服务外部客户时,这类公司本质上与市场化的项目制软件开发商并无本质区别。如过于专注外部业务,难免顾此失彼,影响对母行业务技术支持。
03 “由外转内”
建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前董事长田国立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支持。
田国立重视建行金融科技板块,曾多次表示,建行要成为“最懂金融的科技集团”。
2018年,上任建行董事长第二年,田国立主导了建信金科的成立。此后三年,即便大幅亏损,建行仍坚持对建信金科投入和支持。
2022年1月,田国立在《中国金融》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新金融行动助力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提及,建行的金融科技公司不只是为建设银行开发建设信息系统,也为一些大中型金融机构提供系统建设或咨询服务。这其实也是共享和赋能,还能给银行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2023年3月,在田国立高管层推动下,建行举办“建行云”发布会,推出“云霄”计划首批39家“建行云”生态合作伙伴。
田国立在五个月后出版的《大众金融——商业银行的进化之路》一书中写到,“充分借助市场力量锻炼市场生存能力,要防止建信金科成为母行的巨婴。”
值得注意的是,李民被提拔为分管金融科技的副行长,以及前述建行系统“崩溃”事件,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今年3月,随着田国立退休、原行长张金良升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建行金融科技的定位与重点,悄然发生了巨变。
不同于田国立一线业务资历,银行财务岗出身的张金良,更着眼于落实到具体数字上的降本增效,对风险防控亦高度关注。
关于建行金科的发展定位,从实践看,二人秉持的策略也迥然不同。田国立赞赏“贝塔银行”模式,鼓励金融科技业务市场化运营;张金良则更关注金融科技如何服务母行。
贝塔银行,几年前曾在国内银行业引起广泛讨论。它是指形成一个独立运作实体,在母行之外成立新的试验单元,构筑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和企业文化。
而目前,在新一任领导班子主导下,建行内部已达成共识:金融科技需要更多强化对母行支撑,进一步提升系统稳定性。
据媒体报道,用建行内部话讲,就是防止“耕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家的地”。建行管理层强调,金融科技条线应注重练好内功、向内发力,走内涵式、集约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而前述手机APP以及系统崩溃事件,归根到底,还是“内功修炼不足”。
去年,新浪财经旗下的新浪金融评测室对23家手机银行APP进行评测。其中,建行APP打分为80.65,在国有四大行中排名垫底。
而工商银行(6001398.SH/1398.HK),农业银行(601288.SH/1288.HK)和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的手机银行APP打分,均在84以上。
该评测报告指出,建行APP的交互问题,存在搜索互动进化速度略慢、转账记录等功能不够完善、注册登录策略比较保守等。且评测中,还发生过闪退等银行APP不常见的情况。
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2024年8月,建行APP活跃用户数量为10218.8万人,少于工行的15842.68万人和农行11640.38万人。
9月14日,国家金管局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移动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规范金融机构移动应用的建设管理工作,提升金融机构移动应用安全保障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
建行金融科技板块发展“由外转内”,也似在回应监管上述要求。
毕竟,对于每年利润体量高达3000亿的巨型银行,眼下几百万利润,远不及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意义重大。(来源:阿尔法工场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