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2024年备受关注的指数是中证A500,各家基金公司争相布局,市场认购热情也非常高。2025年,谁有望接力呢?我认为,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简称:科创综指,下同)可能是一个,这个指数从科创板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全部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的整体表现,类似于上证指数在上交所的地位,已经有12家基金公司申报相关ETF。
一、科创综指介绍科创综指定位于科创板市场综合指数,反映科创板市场的整体表现。指数覆盖范围广,在剔除ST、*ST的科创板上市股票后,最新样本股数量是565只,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市值覆盖度接近97%。指数前五大权重行业是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科创板硬科技的定位相匹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2月5日
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科创综指样本股业绩增速非常快,2020-202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到23.9%,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8.8%;研发强度也保持高位,2020-2023年研发支出复合增速高达27.3%,其中有79家成分股研发强度超过30%,344家超10%,整体中位数是12.3%。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基地
二、指数比较这一部分我展示下科创综指和和几个科创板宽基指数的比较。
科创50覆盖了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科创100覆盖了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科创200覆盖了市值偏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只证券。
习惯上用科创50代表科创板大市值股票的表现,科创100代表科创板中等市值股票的表现,科创200代表科创板小市值股票的表现,3个指数呈现出大盘、中盘、小盘的特征。与之相比,科创综指样本股有565只,覆盖面广,较全面地代表科创板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

用市值覆盖度来反映指数的代表性,科创综指的市值覆盖度是96.42%,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的市值覆盖度是46.51%、25.13%、17.24%,科创综指更能代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行业覆盖方面,科创综指覆盖了17个申万一级行业,比科创50和科创100覆盖的行业数量都更多。这个指数行业分布也更均衡,前三大行业集中度是69.58%,低于科创50和科创100。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推出科创综指呢?
经过5年多的发展,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经超过500家,当初提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硬科技合计市值占比约90%,科创板已经做大做强。

但很长一段时间科创板代表指数都只有科创50,代表了科创板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2023年和2024年发布的科创100、科创200实现了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进一步覆盖,代表了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中等市值和小市值股票的表现,但怎么看都缺一个能代表科创板整体表现的指数,这个时候推出科创综指也就顺理成章。
基金方面,建信基金产品线布局注重全面性和创新性,2009年开始布局沪深300指数基金,其后对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等多个领域均有覆盖,推出的能源化工ETF(159981)和黄金ETFAU(518860)是市场上首批商品期货ETF和上海金ETF产品。近些年则是大力布局科技主题基金,宽基有创业板ETF建信(159956),行业基有新材料ETF基金(159763)、新能源电池ETF(159775)等,给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运营也可圈可点,依托量化模型和主动管理经验为被动产品赋能,指数增强基金中,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建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相对指数取得了明显超额收益;指数基金中,创业板ETF建信(159956)过去3个月相对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是3.46%,过去1年是2.49%,过去3年是1.88%,过去5年是1.87%,过去5年业绩排名11/65,处于行业同类产品中的前列(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4年12月31日)。
言而总之,建信基金依托量化模型和主动管理经验为被动产品赋能,指数增强基金和指数基金都运营得有声有色,如果你对科创综指感兴趣,可以考虑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589880】。
风险提示:转引的相关观点均来自相关机构或公开媒体渠道,本人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涉及个股的,不构成股票推荐和投资建议,股票市场波动大,购买前请审慎操作。市场有风险,定投有风险,投资需谨慎。